清雍正朝规定住在平原、浅山地区高山族村社所保留最低限额的耕地。清统一台湾后,大陆移居台湾之人日增,不断侵垦高山族土地,为了避免发生纠纷和保证高山族的耕地面积,雍正五年(1727),朝廷根据巡台御史尹秦
见“喝盏”(2204页)。
清末回族民间教育团体。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童琮(又名印琮)在江苏镇江发起组织。原名“东亚穆民教育总会”。受到留日学生的支持,相与磋商,始易今名。三十四年(1908)秋,在镇江穆原学堂召开第一次大
马麒统率之兵。清末,马麒由旗官升任副将衔循化营参将,为扩充势力,以循化营兵丁为骨干,大量招募循化、化隆两地的撒拉人当兵,因他曾任“甘边宁海镇守使”,故称其兵为“宁海军”。
傈僳语音译,意为“男人节”。旧时云南怒江地区傈僳族男子的节日。节期在每年夏历正月初九,相传“男人有九个魂”,故定于是日举行。这天,男子不外出劳动,也不做家务,只是在饭前祭祀一下祖先和其它神灵,一切家务
书名。明代朱九德撰。成书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编年体。按时序记载三十二年(1553)至三十八年间所耳闻目睹倭寇骚扰闽、浙、苏、松诸地情况及明军与各族人民共同抗倭经过。书中提及湖广土兵抗击倭寇过程
见“苻坚”(1340页)。
敦煌吐蕃藏文文书。见《敦煌吐蕃文献选》伯字1217号卷子。全卷藏文12行。系吐蕃河西大尚论节度衙发出之文件,内载议准部下达日扎夏请封之事。内容是:龙年孟春一月上旬,大尚论节度衙收到部下达日札夏自宗喀孜
北魏宗室。鲜卑拓跋氏。代王※拓跋什翼犍孙,地干子。登国(386—396)初,封南安公。皇始元年(396),道武帝拓跋珪亲征中山(今河北定县),奉命留守京师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次年,传闻魏军
见“女真字海龙摩崖”(1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