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古涅里部
即“乌古涅剌部”(345页)。
即“乌古涅剌部”(345页)。
官名。清乾隆时(1736—1795),在四川省松潘、杂谷脑等藏族地区所置世袭武职小土官,以当地头目充任。又称土弁,秩正七品。归屯守备统领,平时掌管本支系事务,战时,随上司助官军作战。其承袭、革除、升降
苗族之俗称。流行于广西三江、龙胜等地。与※老苗为不同支系。男束发,女挽髻,男衣左衽,女衣对襟,短裙,赤足。头饰银簪、项圈等。妇女用兜肚,与※黑苗同,讲黔东方言。相传与老苗移入广西时间不同,晚于老苗。
清朝将领。蒙古正蓝旗人。初任牛录章京。崇德三年(1638),随扬威大将军贝勒岳讬征明,败敌于河西务。又随贝勒杜度至山东,攻克潍县。从征明,围锦州,击败城内出战之兵,又败明松山、杏山兵。七年(1642)
古城名。又称塔尔巴哈台城。位于塔尔巴哈台楚呼楚(今新疆塔城县地),乾隆三十一年(1766),由参赞大臣阿桂奏建。城周2里7分,高1.8丈。设3门:东翔和、西布悦、南遂亨。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驻扎。有满营
见“仡伶”(571页)。
藏语音译,意为“金元”。西藏地方铸造的金币。1918年由罗堆金币厂仿照印度托拉铸造。重量与印度托拉相同,正面铸一狮子及铸造年代。背面铸面值20两藏银,实际成本只有13两。含金百分之九十。后由于世界金价
土司名。位于今湖南西部。元末为羁縻州地,以田胜祖任洞长总管。明洪武三年(1370),内附,升长官司,隶永顺等处军民宣慰使司。为宣慰司所辖六长官司之一。田氏世袭长官职,世有其土,传13代。至清雍正五年(
见“满五大”(2389页)。
突厥汗国官号。其意谓“酒”。《通典·突厥上》:初,突厥官号“凡有十等,或以形体,或以老少,或以颜色须发,或以酒肉,或以兽名。”突厥“谓酒为匐你,”故有“匐你热汗”,热汗掌监察非违、厘整班次。据法国学者
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札萨克图汗※巴勒达尔长子。初授一等台吉,赐公品级。乾隆二十五年(1760),扈从乾隆帝木兰行围,赐孔雀翎。二十八年(1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