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义都珞巴语

义都珞巴语

我国自称义都的珞巴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察隅县南部与印度接壤的地区,使用人口100左右。印度占领区域约有7千人使用。与其他珞巴语差别很大,与达让僜语比较接近。以察隅县上察隅的义都珞巴语为例,语音特点有单辅音31个。塞音、塞擦音分清、浊、清送气3套。塞擦音有舌尖前、卷舌、舌面前3套。无唇齿音。有复辅音18个,分4类:一类是同部位的鼻冠与浊塞音、浊塞擦音构成6个二合复辅音;二类是双唇、舌根、喉门部位的辅音与卷舌半元音构成8个二合复辅音;三类是双唇塞音与边音构成2个二合复辅音;四类是2个三合复辅音。有6个单元音,16个复元音。复元音分3类,一类是后响复元音7个,由i、u介音加主要元音构成;二类是前响复元音6个,由主要元音加i、u韵尾构成。三类是3个三合复元音。节尾辅音有m、n、η。有4个声调,区别词义的作用不很大。语法特点:虚词和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形态不丰富。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情感词、连词10类。名词有复数和指小范畴,用在名词后加助词表示。量词不丰富,数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数词和量词连用时为量词在前,数词在后。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和多数,第一人称多数有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用疑问语素ka55组成代表不同对象的疑问代词。动词有体、态、方向等语法范畴。体分将行、进行、已行、完成、经验等5种,均用后加成分表示,不同人称所加的附加成分有一定区别。态分自动、使动、互动、被动4种,自动与使动用动词词根辅音清浊屈折交替的方式和加后加成分的方式表达。互动和被动是在动词后加附加成分的方式表达。方向范畴分向心和离心组,各用4个不同后加成分表示行为动作的方向和方式。存在动词有类别范畴,但不丰富。形容词重叠表示状貌、性质的逐渐改变。结构助词有限制、施动、受动、工具、从由、比较等类,句法作用较大。句子的基本语序为主一宾一谓,名词、代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前,数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状语既可在谓语前,也可在谓语后。词汇特点:双音节或多音节词占词汇的大多数。构词的主要方式为派生和合成,这两种构词方式都很能产。有丰富的构词词头,分低调和高调两类。词尾不如词头那么丰富。合成构词的主要方式有并列、限制、表述、支配、补充等。借词主要来源于藏语和汉语,多数采用音译方式吸收借词。

猜你喜欢

  • 又作“赀虏”。“匈奴名奴婢为赀。”(《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引《魏略》)主要来源为战俘,其攻战“得人以为奴婢”(《史记·匈奴列传》);也有由邻族转卖者, “羌所略转卖入匈奴者合万余人”(《后汉书·南

  • 吉林将军

    全称为“镇守吉林等处地方将军”。清代吉林地区军事和行政的最高长官。武职从一品。初驻旗军于重镇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顺治十年(1653),以宁古塔驻防官改称为“宁古塔昂邦章京”。康熙元年(1662

  • 信牌

    金代牌符。又称递牌。初,女真人尚无文字,诸部长各刻信牌,交互驰驿。至完颜杨割(盈歌,1053—1103在位)时,采用完颜阿骨打建议,禁诸部擅制牌号,自是号令乃一。完颜阿骨打建国后于收国二年(1116)

  • 辽七帝实录

    书名。辽道宗(1055—1101)时官修。卷数不详。因顺次录太祖、太宗、世宗、穆宗、景宗、圣宗、兴宗七帝事迹,故名。大安元年(1085)十一月成书。已佚。内容约为《辽皇朝实录》及《辽史》有关诸帝本纪之

  • 端木绰

    清代书画家。字次刘,号云樵。江苏上元(今属南京)人。回族。嘉庆十五年(1801)举人。工画,尤擅山水。其精能评入逸品。又工书法,尤善行、楷。

  • 商都县

    县名。在内蒙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南部。原为察哈尔商都牧厂及张北县四台,兴和县五、六、七台,陶林县八台地方。民国时设招垦设治局,1918年改县,属察哈尔兴和道。1962年由河北省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 额济纳土尔扈特旗

    见“额济纳土尔扈特部”(2537页)。

  • 阙亦坛之战

    即“阔亦田之战”(2276页)。

  • 隆务七庄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省同仁县隆务镇辖境内。东临加吾部落,南接赛隆哇,西抵宁牙浪部落,北连四寨子之吴屯和年都乎两部落。同仁12族之一。“隆务”,藏语意为“农业区”,因其地宜农业,故名。“七庄”,指隆务、四

  • 安西四镇

    唐朝在西域设置的四座军事重镇。贞观十八年(644)至上元二年(675),唐先后在西域设置焉耆(今新疆焉耆县境)、龟兹(今新疆库车)、于阗(今新疆和田)、疏勒(今新疆喀什)四镇,驻军镇守边疆。隶属安西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