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丹白尼玛

丹白尼玛

1782—1853

即七世班禅。又译丹贝尼玛。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藏族。法名“罗桑巴丹丹白尼玛却勒朗结巴桑布”。生于后藏南木吉雄(今仁布境内)。巴丹顿珠之子。自幼聪慧灵异,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被乾隆帝指定为七世班禅。次年,迎至扎什伦布寺坐床,承达赖八世受比丘戒,延个格等为容尊师,传授经典,广加开示。勤修显密,受清廷赏赐。五十六年(1791),以廓尔喀入侵后藏,迁往前藏。翌年清军驱逐廓尔喀兵,遂反回扎什伦布寺。与清军统帅福康安议立《藏内善后章程》。道光二十二年(1842),捐资助平森巴、拉达克等之乱。皇帝赐以“宣化绥疆”四字以彰其功。二十四年(1844),以十一世达赖喇嘛年幼,摄政策门林呼图克图失职,奉命赴拉萨摄行藏事。二十五年,受赐金册、金印。次年,为十一世达赖凯珠嘉措授沙弥戒,辞摄政职,退居扎什伦布寺,广宣佛法,徒众甚多。

猜你喜欢

  • 八狄

    古代对华夏北方几个民族的统称。《墨子·节葬下》称:“昔者,尧北教乎八狄”。《尔雅·释地》云:“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郭璞注:“八狄在北”,但未列举名称。

  • 意侯奢

    高句骊国官号。又作意俟奢、竟侯奢。见于《北史》、《周书》、《隋书》三史本传,列为高句骊国等级“大官”中之第五等,位于※“小兄”之下,※“乌拙”之上,与诸官分掌内外事。其他正史皆不载此名。

  • 假面舞

    朝鲜语称“塔尔初木”。朝鲜族传统舞蹈。流行于延边等地区。多在正月十五或端午节举行。舞者头戴各种假面具,身着盛装,扮演神话及传说中的仙人、英雄、鬼怪等,在鼓乐声中载歌载舞。后发展为假面舞剧。两者互为补充

  • 沙州路总管府

    见“沙州路”(1127页)。

  • 秦远

    见“南襄城蛮”(1596页)。

  • 塔塔尔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古称“达怛”、“鞑怛”、“鞑靼”、“达达”。最初见于唐代突厥文《阙特勤碑》,9世纪中始有汉译名。原是突厥的一支,居于捕鱼儿海(今贝尔湖)等地。宋、辽时期从属于契丹。13世纪初被蒙古征

  • 唐岱

    清代画家。满族。字毓东,号静岩、默庄。以荫官参领,历官内务府总管。家祖业甚丰,尽付于弟,潜心钻研绘画。山水画沉厚深稳,出于王原祁之家。著有《绘事发微》,为时人推重,另撰有《画山水诀》。

  • 汉武帝征朝鲜

    武帝灭亡卫氏朝鲜之战。故燕人卫满,趁汉初燕王卢综反入匈奴之机,聚众千余亡奔朝鲜,投朝鲜王箕准,获封地百里,受命守西边。待人众势强,遂于汉惠帝元年(前194),以武力夺取箕准朝鲜王位,建卫氏朝鲜。时汉惠

  • 吐六干

    见“叱六于”(543页)。

  • 文忠王府

    契丹王朝所置宫卫名。宫卫制为契丹特殊政治制度,契丹语称“斡鲁朵”。新帝践位,皆置宫卫,宫卫有直属的军队、民户、州县,构成独立的军事、经济单位,主要任务为“入则居守,出则扈从,葬则因以守陵。”(《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