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中京

中京

古地名。中国历史上首都或陪都的建号。所在因朝代或时间不同有异。我国少数民族建号中京的有: ①渤海王国五京之一。大钦茂为王时(737—793)设。地在上京(今黑龙江宁安县境)南,西京(今吉林浑江市临江镇)北,为肃慎故地,故名。故址即今吉林和龙县西古城子,但有为该省桦甸县苏密城、敦化县西南敖东城等说,《辽史》等误以辽阳府(治今辽宁辽阳市老城区)为其所在。渤海国亡后废。②契丹国五京之一。有两地,一为大同元年(947)正月,辽太宗率大军南下入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灭后晋,改国号大辽,建元大同,升镇州(治今河北正定县)为中京;数月后,中京地归后汉,京号遂泯。一为统和二十五年(1007)建,故址在今内蒙古宁城县天义镇西大明城。地原为奚王牙帐所在,处七金山(今九头山)下,土河(今老哈河)上游北岸,辽圣宗经此嘉其景状,因议于此建都。统和二十四年(亦作二十年),迁五帐院居是地,选燕、蓟能工巧匠,历二载,于二十五年建成。分内外城,外城幅员30里,内城幅员14里,所建郛郭、宫掖、楼阁、府库、市肆、廊庑,皆仿神都(今河南洛阳市)之制。为辽帝常驻跸之地,在此接待北宋、高丽、西夏使节,并分别为之建大同驿、朝天馆、来宾馆。辽中京道治所设此。所置地方行政机构曰大定府。辽亡后,金初因之;贞元元年(1153),海陵王迁都中都(今北京市),因地在中都北,更名北京。 ③贞祐二年(1214),金宣宗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市)后,金北部境土大多为蒙古汗国控制,遂于兴定元年(1217)八月,改河南府(治今河南洛阳市)为金昌府,建号中京。此外,我国历史上有中京之称的还有:东晋、南朝时称西晋故都洛阳(今洛阳市)为中京,后遂成为洛阳的别称,相沿至盛唐;唐都长安(今西安市)自唐高宗建洛阳为东京,遂称西京,至德二年(757)唐肃宗定凤翔(今陕西凤翔县)为西京,长安改称中京,上元二年(761)复称西京,后曰上都。

猜你喜欢

  • 区正辞

    ?—1045北宋庆历朝环州地区反宋首领。广南西路思恩县(治今广西环江县东)人。族属说法不一:有说僚人;有说壮族先民;《宋史》称“环州蛮”。景祐五年(1038),与其侄※区希范应募入伍,随官军镇压安化州

  • 乌鲁

    哈萨克族社会组织。又译乌露。哈语“氏族”之意。由13至15个※阿塔(包含若干七辈以下※阿吾勒)组成。其成员都来自一个共同祖先,以该氏族祖先名字称之。有自己的游牧地、共同墓地。内部不准通婚,同一乌鲁的人

  • 亦力撒合

    ?—1295元朝大臣。一作亦儿撒合、亦儿思合。唐兀人。曲也怯祖孙,阿波古子。至元十年(1273),奉召宿卫,任速古儿赤,掌服御事。尝奉使河西,奏劾诸王只必帖木儿滥用宫,擢河东提刑按察使,逐平阳路达鲁花

  • 辽文补录

    书名。黄任恒辑。成书于1919年。不分卷。内容有诗、词、谣谚、诏谕、册诰、表状、书牒、论、序、碑记、祭文、杂文等。附录《辽文最叙目》。主要是补《辽文存》所缺之文,共有70余篇。黄氏辑此书时未见到王仁俊

  • 牂牁郡

    见“牂柯郡”(1960页)。

  • 喀尔喀车臣汗部中末右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特克什乌苏接本部中左旗界,西至鄂尔和山接本部中末旗界,南至多木达哲尔克特山接达里冈爱牧场界,北至库登图山接车臣汗旗界。有佐领1。会盟于克鲁伦巴尔和屯盟。雍正十三年(1735)

  • 叭阿拉武

    古代傣族传说中景洪地区开拓者。又作叭拉巫。相传出生在勐占巴纳管,系其母吃了牛王剩下的椰子,有孕而生。10岁时,外出寻生父牛王。6年后,返乡。时逢本地召勐(地方首领)逝世,头人百姓祷告天神,放出一辆马车

  • 打老庚

    旧时布依族、壮族民间交际习俗。亦称打伙计、拜同年,有“结交为兄弟”之意。流行于广西、贵州壮、布依等民族地区。异村异姓青年男子在交往过程中,如遇到年龄相近、情投意合、友情深厚、情同手足者,经双方同意,互

  • 董善明

    唐代南诏工艺师。白族先民。叶榆(今云南大理)人。唐天宝(742—756)间,主持铸造崇圣寺(在今大理城西北的点苍山莲花峰下)雨铜观音巨像,置于崇圣寺千寻塔观音殿中。像高24尺许。谢肇淛《滇略》传其名称

  • 古国名。一作髦。商周时南方小国。曾参与周武王伐纣。其地有谓在巴蜀(今巴东一带),有谓在髳州(今云南姚安县),有谓在邛笮间;有谓在茅津(今山西平陆县西南)。其后裔,一说为山僚、濮僚,今之仡佬。一说髳即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