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东乡语

东乡语

我国东乡族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主要分布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和临夏县等地。使用人数约有30万。内部差别不大。东乡语元音系统简单,元音没有长短的对立,只有单元音和复合元音,复合元音中包括二合元音和三合元音。元音在构成唯一闭音节的鼻辅音n前一律发生鼻化。词首元音有失落现象。元音和谐只作为残存现象存在于固有词词干部分。东乡语的辅音系统也很单纯,它没有复辅音,所有辅音只能处于音节首而与元音相拼,不出现于音节末,只有一个鼻音n除外。原处于音节末的辅音大多已脱落,少数或变成n,或与后面的元音相拼而构成新的音节。东乡语以h、x、f、等形式保留着古代词首辅音h。东乡语只有以n结尾的闭音节。东乡语的重音通常落在词的末一个音节上。通用的复数附加成分为-la。名词没有领格和宾格的区别,甚至单数第一、第二人称代词领格和宾格合而为一,前者形式为mini,后者形式为tini,如tini duitəutini αlαnə。“你的对手要杀你。”mini、tini能表示客体意义而作宾语,这是东乡语人称代词的独特之处。复数第一人称代词有排除式和包括式。动词的祈使式、陈述式、形动词和副动词语法范畴和表达形式都比较简单。词汇多半由本语族同源词构成,词汇中有汉语借词、突厥语借词、阿拉伯语借词和波斯语借词。其中汉语借词比重最大,不仅吸收了许多一般的语词,而且还吸收了一些表示语法意义的虚词,如系词“是”,连接词“又”,疑问语气词“啥”等等。东乡语是在蒙古语族中受汉语影响最大的语言。

猜你喜欢

  • 沙雅尔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位于今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即今沙雅县。原为回庄。乾隆二十四年(1759),设三品阿奇木伯克等官,治理当地维吾尔族民政。光绪十一年(1885),改设乡约。光绪

  • 吴鹤

    约1470—1560明代苗族教育家。辰州镇溪上涝(今属湖南吉首)人。正德(1506—1521)年间,在辰州虎溪书院受学于王阳明,后又两次随王阳明游学江西,是王阳明有才华的弟子之一。生性耿直不阿,尤厌阉

  • 典属国

    官名。秦时始置。西汉沿置。主司少数民族事务。成帝(前33—前7年在位)时为大鸿胪属官。北魏时复置。后废。

  • 木鲁罕山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穆勒肯山卫。永乐四年(1406)十二月,吾蓝儿等处女真首领火失剌、程哥纳乞等来朝,明廷以其居地置此卫,以火失剌等为指挥、镇抚等官,在今黑龙江省萝江县以北苏联境内穆哩罕

  • 者继荣

    ?—1585明代云南罗雄州土官。彝族。初,其父为罗雄州(治今云南罗平县东北)营长,嘉靖(1522—1566)中,被土知州者浚杀害,母怀孕被夺后,生继荣。及长,屡图替生父报仇。者浚年老,以其袭土知州职,

  • 度牒

    历代官府发给僧尼的凭证。得此即可证明僧尼身分,豁免地税、徭役。唐宋时由掌管僧尼簿籍的祠部发放,有时出售度牒,以充军政费用。宋南渡后,军费大增,度牒收入为政府财政收入重要来源之一。清政府亦行此制,目的在

  • 土文

    我国土族使用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设计于1979年,经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后呈报青海省人民政府审批。1981年青海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把土族文字方案“作为试验方案,先在互助土族自治县慎重

  • 胥溪河

    古运河名。春秋末年伍子胥率吴师伐楚时在太湖上游地区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据《天下郡国利病书》引《东坝考》:“春秋时,吴国阖闾伐楚,用伍员(伍子胥)讨,开河以运粮,今尚名胥溪河。”从太湖西南与长江沟通。

  • 鬼侯

    商代鬼方酋长。鬼方游牧于今陕北、漠南和漠北的广阔地区,并向南牧,与华夏农业民族发生冲突。在商朝和周国的攻击下,他率部分鬼方属众投降商朝,因功被商王封为侯,史称“鬼侯”,封地在九侯城(亦称鬼侯城,在今河

  • 元胡摩

    ?—616北周孝闵帝※宇文觉皇后。拓跋鲜卑元氏。西魏文帝※元宝炬第五女。初封晋安公主,适略阳公宇文觉。及557年觉即位,立为王后。寻觉被废,出俗为尼。建德元年(572),武帝宇文邕诛大冢宰晋国公宇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