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不鲁罕丁

猜你喜欢

  • 东鳀

    古地名。始见于《汉书·地理志》载:“会稽海外有东鳀人,分20余国,以岁时来献见”。有学者认为指今台湾澎湖等地。多数学者据《后汉书·东鳀传》载有东鳀、亶州、夷州并提,而夷州即今之台湾以为通说,推断东鳀应

  • 延清

    1846—1918清代蒙古族诗人。字子澄,号铁君,也称阁笔老人。蒙古镶白旗人,巴哩克氏。自幼习汉语,读诗书,聪慧过人。同治九年(1870),补丁卯科优贡。十二年(1873),中举人,继中进士。先后在工

  • 坎色

    傣语音译,意为“贡物”。解放前云南傣族封建领主对辖区内被统治民族一种敲诈勒索方式。凡不同程度受傣族领主统治或控制的一些民族,如哈尼、布朗、拉祜、景颇等族,每年必须向傣族领主交纳一定数量的贡礼,上缴物品

  • 司州蛮

    南北朝时司州少数民族的总称。以州名为族称。古代称※荆蛮,汉代称※江夏蛮或豫州蛮。分布在今湖北东北部和河南信阳地区。南齐建元二年(480),乘北朝入侵豫州、司州,诸蛮纷起之机,引北朝军攻平昌戍,被戍主苟

  • 贡格敦丹

    ?—1770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格木丕勒长子。乾隆十四年(1749),袭札萨克镇国公。十八年(1753),与车臣汗部副将军公格埒克巴木丕勒等驻乌里雅苏

  • 阿喀公贝勒旗

    见“和硕特南左翼后旗”(1453页)。

  • 丙寅

    蒙文学会创办的刊物。蒙文名《乌兰·巴日斯》。1926年,内蒙古蒙古族青年在五四运动影响下组织文化团体“蒙文学会”,并创办刊物。为继承发扬蒙古民族的文化,取成吉思汗于“丙寅”年(1206)即蒙古国大汗位

  • 亥年新法

    西夏文法典。编著者佚名,西夏政府颁行。西夏晚期在原法典基础上修订而成,颁于西夏神宗光定乙亥年(1215)。手写本,残,蝴蝶装,页面20×13厘米左右。存第二、三、四、十二、十六、十七等卷,计159面。

  • 跋赤斯

    吐蕃名僧。又名桑西达。据《大拔协》载,为跋赤热之子。早年奉赞普命学习梵语。赤松德赞赞普(755—797年在位)决定剃度僧人出家时,此人是第一位出家的吐蕃僧人,由菩提萨埵任亲教师,为其剃度为僧,取名贝央

  • 笪立枢

    清代画家。字绳斋。江苏丹徒县人。回族。清书画家笪重光裔孙。乾隆五十七年(1792)举人。工画,善山水,承家学而有所创新,论者谓:“其高者,得宋人气骨;其下者,亦不屑与蓝田叔、宋石门(旭)辈为伍,其画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