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万历贵州通志

万历贵州通志

书名。贵州地方志书。24卷。明王来贤、陈尚象修纂。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成书。内容记贵州省及各府州县的建置沿革、名胜古迹、政治、经济及少数民族的特殊风俗等。其中卷一、二记省会沿革、名胜、城廓、公署等;卷三记省属府、卫、州、县;卷四记宣慰使司;卷五至卷十七记安平道、贵宁道、新镇道、思仁道所属府、卫、州、县;卷十八谈“兼制”,包括兵戎、粮饷、学校、驿传等;卷十九、二十为经略,包括兴利、修文、厘币、饬武等;卷二十一至卷二十四为“艺文志”。材料多采自(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和(嘉靖)《贵州通志》,补充自嘉靖末年至万历中叶的史事。体例兼采前两志之所长,而避其短。各卷,特别是“宣慰司”一卷,均载有大量少数民族史料。为研究贵州地方史与少数民族史的重要古籍文献。此志国内已无原本,仅知日本东京尊经阁藏有原刻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有其复印本。

猜你喜欢

  • 那贝

    见“赫哲族”(2422页)。

  • 统万城遗址

    古城遗址。俗称“白城子”。见“统万城”(1785页)。

  • 花夜餐

    壮族婚俗。为女方家庭教育新娘的活动。流行于广西凌云、田林、百色等地。婚礼前夕,新娘梳妆打扮后,端坐正堂,由家中女长辈及年轻姑娘陪坐。新娘先接受父母端给的一碗饭,饭里藏着金银首饰,由新娘吃饭时自取。再由

  • 长庆会盟碑

    藏语称“位萨多仁”,意为“拉萨石碑”。位于西藏拉萨大昭寺前。唐长庆三年(吐蕃彝泰丸年,823),吐蕃赞普赤祖德赞建,以纪念长庆元年及二年唐蕃两次会盟。碑身呈方柱形,高4.78米,宽0.95米,厚0.5

  • 沙袋

    见“郭不离”(1903页)。

  • 土州判

    官名。清代改明时土州判官为土州判,秩从七品。为世袭文职土官。主要管理本辖区的土民事务,修职贡,纳租赋,供证调。颁给印信、号纸、顶戴。其承袭、革除、考核、升擢、降调隶吏部。为数甚少,仅广西阳万州1人,云

  • 纳贺

    傣语音译。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最高封建政权中的枪矛官,负责管理枪矛等军械,并协助征税。地位次于“四大怀朗”(官名),为“八大卡贞”(官名)之一,在代表等级地位的※“田官等级”中属“二十田级”,领有俸禄

  • 海外

    古代对古九州以外地区的泛称。《诗经·商颂·长发》:“相士烈烈,海外有截。”刘向《说苑·辨物篇》:“八方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天子处中州,而制八方耳。”先秦文籍《山海经》亦用《海外北经》等记载中原

  • 苏密尔岱青

    见“松木儿台吉①”(1297页)。

  • 小白彝

    见“阿灵泼”(12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