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
元政和(今属福建)人。至元十五年(1278),聚集盐夫,联络建宁(今福建建瓯)、括苍山(在今浙江南部)等地人民,举兵反。不久,降元,参加镇压陈吊眼起义,任元建宁招讨使。二十年四月,又起兵反元,用宋祥兴年号。部众十余万,剪发文身,号“头陀军”,攻打崇安(今武夷山市)、浦城、瓯宁、松溪、古田等地。次年正月,被元将刘国杰击败,自杀。
元政和(今属福建)人。至元十五年(1278),聚集盐夫,联络建宁(今福建建瓯)、括苍山(在今浙江南部)等地人民,举兵反。不久,降元,参加镇压陈吊眼起义,任元建宁招讨使。二十年四月,又起兵反元,用宋祥兴年号。部众十余万,剪发文身,号“头陀军”,攻打崇安(今武夷山市)、浦城、瓯宁、松溪、古田等地。次年正月,被元将刘国杰击败,自杀。
①儒生别称。②明代荐举名目之一。洪武即行,选荐儒士授官。永乐后重科举,儒士以科举为荣,遂不多行。③吏名。清代京吏之一。清制,京吏有三:供事、经承、儒士。儒士只设于礼部。例由经承转补,食粮三年,用府检校
743—818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字公范。大历进士,又第明经。贞元四年(788),张建封为徐州节度使,辟为从事,以劝谕李纳罢兵,迁濠州刺史。德宗知其能,召拜礼部员外郎,累迁给事中,以敢于驳论著
东汉陈留浚仪(今河南开封西北)人,字孝先。历仕太中大夫、北地太守、尚书令、陈国相。桓帝时,著作东观,与崔寔、朱穆等续撰《东观汉记》,增补皇后传、外戚传及儒林传。
书名。明末清初顾炎武撰。一卷。以杂记京东地名为主,兼及一些其他内容。但所录又多见于《日知录》和《昌平山水记》。
见“李广①”。
官名。(1)主管上计、计籍之官。西汉初,相国萧何以张苍明习天下图书计籍,任为计相,居相府,主天下郡国上计事。(2)宋代三司使别称。元丰改制前,三司使总领天下财赋,地位仅次于执政,故有此称。
三国时因罪没于官之织工称织络。其地位与仆隶大体相同。《三国志·陆凯传》载,陆凯谏孙皓云:“自昔先帝时,后宫列女及诸织络,数不满百”,至孙皓时,“织络及诸徒坐乃有千数”。
?—169东汉颍川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人,字周甫。历任代郡、太山太守、北海相。曾拔擢郑玄于乡佐,署以郡职。深疾宦官专权,凡宦官子弟为县官而犯奸作恶者,悉加收捕。桓帝时征拜尚书令,迁河南尹,转太仆。延
唐龙朔二年(662)置。治万安县(今海南万宁县北,宋移治今县)。开元九年(721)移治陵水县(今县东北)。贞元元年(785)复还治万安县。辖境相当今海南万宁、陵水、琼中三市县和保亭县部分地区。宋属广南
地名。在今四川资中县东南银山镇北。明万历中奢崇明叛,据重庆,西犯成都,曾攻克此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