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马王堆汉墓医书

马王堆汉墓医书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汉文帝十二年,即公元前168年入葬)出土大批的简帛医书,共十四种。被定名为《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脉法》、《阴阳脉死候》、《却谷食气》、《产书》、《导引图》、《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等,统称为马王堆汉墓医书。这些书约有三万字左右,没有书名,没有序、跋及作者姓名,但都有其独立的体例与完整的内容。书名系考古工作者根据帛书文字的内容补加的。据鉴定,这批医书大部属于先秦著作,最早可能成书于春秋时期,在时代上也比《黄帝内经》成书早,某些部分又与《内经》的论述互有联系,因此,学术价值甚高。《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与《内经》所述经络关系非常密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两部人体经脉学和灸疗学专著。《脉法》论述用灸法所引起脉的感传现象。《阴阳脉死候》是论述诊断三阴三阳脉疾病的死亡症候的专书。《五十二病方》是中国已知最早的一部医方著作,载病名一百余种,方剂二百八十多首,其中多为外科、皮肤科疾病及若干内科、儿科、妇科病。《导引图》是一种古代医疗体育的专书。《养生方》和《却谷食气》为养生保健著作。《杂疗方》、《十问》、《合阴阳方》、《天下至道谈》为竹简本,载有一些药方以及神仙、房中之术。这批古医书是已发现最早的医学文献,对研究先秦时期的医学发展状况具有很高的价值。

马王堆汉墓医书之一《导引图》

猜你喜欢

  • 烧造

    明代主要官手工业之一。产品包括在京各项营缮所需之砖瓦、石灰,及御用瓷器等。参见“三山大石窝”、“琉璃厂”、“黑窑厂”、“御器厂”。

  • 臧霸

    三国时泰山华县(今山东费县东北)人,字宣高,一名奴寇。东汉末,从陶谦击黄巾,拜骑都尉,遂聚众自立为帅。将兵助吕布拒曹操,布败,遂为操所得。表为琅邪相,割青徐二州委之。数以精兵入青州,使操出征袁绍而无他

  • 震泽县

    清雍正二年(1724)分吴江县西部地置。与吴江县(今江苏吴江市)同城而治。属苏州府。1912年并入吴江县。

  • 支计官

    官名。(1)唐代左、右神策军属官,会昌五年(845)七月,敕定额一员。(2)唐代太仓属官,官三员。

  • 高慎

    东魏勃海蓨县(今河北景县西)人,字仲密。高乾弟。颇涉文史。北魏末历任沧州刺史、光州刺史,加骠骑大将军。兄乾被孝武帝所杀后,至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投高欢,被任为大行台左丞,累迁御史中尉。选用御史,多其

  • 南杨

    即“杨溥②”。

  • 兴元府

    唐兴元元年(784)升梁州置。治南郑县(今汉中市东,南宋移今汉中市)。辖境相当今陕西汉中市、城固、南郑、勉县等县及宁强县北部地区。北宋为利州路治。西境缩至今勉县。南宋为利州东路治。置茶马司,以茶、锦与

  • 宽容谕旨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所颁布准许天主教继续在各省传教之谕旨。康熙三十年,浙江巡抚张鹏翮遵康熙八年旨,严禁天主教立堂传教,拘传教于杭州之意大利神父殷铎泽下狱。徐日升等西洋传教士乃上疏请求保护,领侍卫

  • 昭余祁

    泽薮名。在今山西祁县西南、介休市东北。是《周礼·职方》的并州薮,《尔雅·释地》的十薮之一。《吕氏春秋》作大昭,《淮南子·墬形训》作昭余,都是九薮之一。《汉书·地理志》改称九泽,《水经注》称近邬县(今介

  • 迤东

    地区名。明时称云南昆明以东地区为迤东。清时置迤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