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景骏
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举明经。神龙中,为肥乡令,筑堤防,修浮桥,治境内漳水泛溢。赡恤河北饥民,使免于流离。又兴办学堂、馆舍,百姓立碑颂之。开元中,历贵乡令。曾于母子相讼者前流涕自责,取《孝经》令习之,母子感悟。转赵州长史。开元十七年(729),迁房州刺史。始开贡举,除淫祠,通隘道,作传舍,行旅便之。二十年,转奉天令,未行而卒。
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举明经。神龙中,为肥乡令,筑堤防,修浮桥,治境内漳水泛溢。赡恤河北饥民,使免于流离。又兴办学堂、馆舍,百姓立碑颂之。开元中,历贵乡令。曾于母子相讼者前流涕自责,取《孝经》令习之,母子感悟。转赵州长史。开元十七年(729),迁房州刺史。始开贡举,除淫祠,通隘道,作传舍,行旅便之。二十年,转奉天令,未行而卒。
官名。北宋崇宁二年(1103)置为选人阶官,取代旧官县令、录事参军。政和六年(1116)改为从政郎,同时将假承事郎、承奉郎改为通仕郎,相当于试衔与斋郎,授予初与官者。通市监 见“互市监①”。
1610—1680明末清初浙江兰溪人,原名仙侣,字笠鸿,后字笠翁,一字谪凡,号天徒,别署笠道人、随庵主人等,人称李十郎。明庠生。顺治间流寓金陵,康熙中迁杭州。擅写小说,尤精谱曲。著述甚富,有《闲情偶寄
即“吉利吉思”。
清光绪三十四年二月四日(1908.3.6)订于北京。凡二十四款。为筑沪杭甬铁路,清政府向英国中英公司借款一百五十万英镑,九三折实付,年息五厘,三十年为期,以本路进款及关内外铁路余利作保。
1788—1862清浙江定海(今舟山)人,字薇香。岁贡生。于学不立门户,博综群经,治易、治春秋而尤长三礼。著《论语后案》、《书启幪》、《诗丛说》、《史说》等十余种。
战国时期的错金银铜镜。传出*洛阳金村古墓。图像为一骑马武士手持短剑与虎格斗,武士头戴兜鍪(一说系鶡冠),身披皮甲,作奋力刺杀状,马昂首咆哮,虎凶猛扑抓,皆形象生动。借此可了解当时骑兵之装备。“刺虎图”
又称班次。宋选人经过磨勘获准改官,数名编为一甲,而后按照各甲顺序,定期引见。举人应试,亦编成甲。甲复按一定顺序排列,则为“甲次”。
本台湾土著番社,即今台北县北八里乡驻地。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诏开“八里岔”通商,即此。
明末农民战争中的一次战役。崇祯十三年(1640),李自成率军入河南,饥民群起响应,军威复振。遂进围重镇洛阳,于十四年正月克之。起义军处死福王朱常洵,发王邸金,赈济饥民,并转攻开封。
公孙龙名学术语。本意为以手指指物的动作,后演化为表示物的属性。公孙龙的“指”即为后者。参见“指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