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
道教炼丹名词。古代方士、道士用黄金炼成“玉液”,或用铅汞等八石烧炼成黄色药金(还丹),故名。认为服之可长生不老。见晋葛洪《抱朴子·金丹篇》。
道教炼丹名词。古代方士、道士用黄金炼成“玉液”,或用铅汞等八石烧炼成黄色药金(还丹),故名。认为服之可长生不老。见晋葛洪《抱朴子·金丹篇》。
?—1911清广东饶平人,名丑。早年列名洪门会党。光绪三十二年(1906)赴香港,参加同盟会。次年与许雪秋等发动黄冈起义,被推为革命军副司令。起义失败后走香港,被捕入狱。次年经诉讼无罪释放,赴新加坡充
战国韩釐王置。因地有上蔡得名。辖境约当今河南上蔡一带。
楚国藏书之处。《吕氏春秋·至忠》:楚王“令人发平府而视之于故记”。董说《七国考》引《章句》云:“平府,藏书之室。”
西汉置。因在朝水之阳得名(《汉书·地理志》注引应劭说)。治今河南邓州市东南。汉魏属南阳郡,晋属义阳郡,南朝宋初属顺阳郡,大明八年(464)废。
隋开皇十年(590)分南康县置。因地处大庾岭得名(一说西汉武帝时监军庾姓讨平南越,筑庾将军城于此,因以名县)。治今江西大余县西南。十六年废为镇。唐神龙元年(705)复分南康县置。属虔州。移治今大余县东
?—1885清云南丽江兰州(今兰坪)营盘街人,字云阶。白族。早年家贫,以替商贩背运锅盐为生。人称“杨背锅”。同治初入滇营,历任先锋、守备、游击、参将,擢至总兵。以镇压杜文秀回民起义,攻占大理府城,清政
?—1237宋宗室。居余杭(今浙江杭州西)。字履常。以父荫补将仕郎。淳熙进士。曾参与拥立宁宗,丞相赵汝愚欲任以要职,辞去。嘉定六年(1213),金国内乱,卫绍王被杀,他向宁宗献“料敌”、“备边”二策。
本战国魏鲁阳邑,西汉置县,因在鲁山之阳得名。治今河南鲁山县。两汉属南阳郡,西晋属南阳国。前燕时为荆州治。北魏改为北山县。
清代外官缺之一。属此缺者有云南之元江、鹤庆、广南、普洱、昭通、镇边等府、厅通判、同知,镇雄、恩乐、恩安、永善、宁洱、宝耳等州、县,贵州之古州兵备道,黎平、镇远、都匀、铜仁等府同知,清江、都江、丹江通判
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南。唐时为剑南通往南诏要冲。贞元四年(788),吐蕃与南诏猜阻,分兵攻清溪关等地,剑南节度使韦皋在此两败吐蕃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