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柏荫
清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字弥广,号远堂。道光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为甘肃甘凉道道员。咸丰三年(1853)在籍会办团练,授郎中。同治二年(1863)授江苏苏松常镇太粮道。五年迁江苏布政使、护理巡抚,疏请核减苏松常镇太五属漕额,并修浚太仓浏河,又会同浙江巡抚马新贻缉捕江、浙交界之枪船。六年调抚湖北,旋署湖广总督,大肆捕杀境内会党、教众和散勇。八年湖北水灾,遣员分途办赈。十二年,因病开缺。
清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字弥广,号远堂。道光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为甘肃甘凉道道员。咸丰三年(1853)在籍会办团练,授郎中。同治二年(1863)授江苏苏松常镇太粮道。五年迁江苏布政使、护理巡抚,疏请核减苏松常镇太五属漕额,并修浚太仓浏河,又会同浙江巡抚马新贻缉捕江、浙交界之枪船。六年调抚湖北,旋署湖广总督,大肆捕杀境内会党、教众和散勇。八年湖北水灾,遣员分途办赈。十二年,因病开缺。
明代税课用语。系定额之外多征及无定额之商税。
北齐改北涣县置。治今安徽宿州市西南。属谯郡。隋大业十年(614)移治今濉溪县西南临涣集。唐贞观十年(636)复治今宿州市西南。为北谯州治。后属亳州,又改属宿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废。
官署名。(1)明户部十二清吏司之一。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原北平部而置,设官及职掌均无变化。建文中罢,改户部十二清吏司为四清吏司。成祖即位,复旧制。永乐元年(1403)改北京清吏司。(2)明刑部十
官署名。金设于南京宫城,掌御宝及金银等牌,设有符宝郎、符宝典书等职。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设符宝郎二员。至元十六年(1279)立符宝局,给六品印。十七年,升正五品。十八年,改典瑞院。
官名。东汉兴平年间置。曹操执政后,列为四征将军之一,多为持节都督,出镇一方,地位重要,秩二千石。魏黄初时,位次三公,二品。两晋沿置。十六国汉、后燕、大夏亦置。南朝沿置,宋为三品,为持节都督则进为二品。
又译火鲁火孙、和鲁火孙。元蒙古人。初充元世祖宿卫。至元五年(1268),任翰林待制兼起居注。升翰林学士承旨。九年,建议选汉官子弟与怯薛、蒙古官员子弟同入蒙古字国子学,习新制蒙古字。十年,兼会同馆事,接
1730—1802清江苏丹徒人,字禹卿,号梦楼。乾隆探花。官至翰林院侍讲,出为云南姚安知府。擅书法,与梁同书齐名,世称“梁王”。时刘墉书法为当世所重,刘墉专讲魄力,文治专注风神,因有“浓墨宰相,淡墨探
简称水达达路。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稍前分开元路置。属辽阳行省。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佳木斯、兴凯湖以东,包括俄罗斯境内黑龙江下游两岸及乌苏里江东岸地区。境内水达达、女直人“逐水草为居,以射猎为业”(
官名。北魏置。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五品中,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
法律用语。因罪逃亡,脱离本籍。《史记·张耳列传》:“张耳、陈余尝亡命游外黄。”司马贞索隐引晋灼云:“命者,名也,谓脱名籍而逃。”也用以指罪犯。《汉书·武帝纪》元封六年(前105),“益州、昆明反,赦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