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康
东汉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安帝时,袭父爵为夷安侯,任越骑校尉。以邓太后久临朝政,宗门盛满,数建言崇公室,损私权。以此得罪太后,被削属籍,免官归国。及从兄邓骘伏诛,征为侍中。顺帝立,为太仆,名重朝廷。后以病免,加位特进。
东汉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安帝时,袭父爵为夷安侯,任越骑校尉。以邓太后久临朝政,宗门盛满,数建言崇公室,损私权。以此得罪太后,被削属籍,免官归国。及从兄邓骘伏诛,征为侍中。顺帝立,为太仆,名重朝廷。后以病免,加位特进。
西汉置。以在溧水之阳为名(《元和郡县志》)。治今江苏溧阳市西北旧县。属丹阳郡。东汉时治今江苏高淳县东固城镇。三国吴废。西晋太康元年(280)复置。隋开皇十八年(598)并入溧水县。唐武德三年(620)
关隘名。在今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东北红水河北岸。峭壁万仞,下临大江。
元至元中以唐、宋羁縻筠、连州置。治腾川县(今筠连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筠连县地。属永宁路。明洪武初废腾川县入州,又降州为县。
地学名词。指四时阴阳变化、温热冷寒之气。《礼记·乐记》:“动四气之和,以著万物之理。”孔颖达疏:“谓感动四时之气序之和平,使阴阳顺序也。”汉时儒家附会天人相应说,以喜、怒、哀、乐应四时为四气。董仲舒《
清代外官缺之一。属此缺者有云南之元江、鹤庆、广南、普洱、昭通、镇边等府、厅通判、同知,镇雄、恩乐、恩安、永善、宁洱、宝耳等州、县,贵州之古州兵备道,黎平、镇远、都匀、铜仁等府同知,清江、都江、丹江通判
①(729—783)唐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天宝进士。代宗初,为翰林学士、知制诰,迁中书舍人。文章与杨炎齐名,时称常杨。对宦官鱼朝恩兼判国子监,诸道以侈丽奉献,佞佛崇道等多有谏奏。代宗嘉之,迁礼部侍郎
西汉法令。武帝时颁行。内容为关于用水灌溉的规定。据《汉书·兒宽传》,宽“表奏开六辅渠,定水令以广溉田。”颜师古注:“为用水之次具立法,令皆得其所也。”
明代集中喂养官马之一种方式。行于边镇,内地亦有。既可统一解决马厩,保证草料,避免冬季冻伤马匹,又便于官府监视。
东汉末八名士之美称。即指郭林宗、宗慈、巴肃、夏馥、范滂、尹勋、蔡衍、羊陟等八人。《后汉书·党锢列传》:“顾者,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
在今浙江湖州市西南。南朝宋泰始二年(466),吴喜军至义乡,孔璪屯兵于吴兴南亭以拒,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