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言不尽意

言不尽意

魏晋玄学命题。指文字不能完全地表达语言,语言不能完全地表达思想。源出《周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三国魏荀粲认为,圣人的思想,因其旨趣精微,非言辞所能尽表,故主张“六籍(经)虽存,固圣人之糠秕”。“象外之意,系表之言,固蕴而不出”(《三国志·魏志·荀或传》裴松之注引《晋阳秋》),即所谓“言不尽意”。王弼提出“修本废言”(皇侃《论语义疏》注引),“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周易略例·明象》);晋张韩(即张翰)提出“留意于言,不如留意于不言”(《全晋文》卷一百零七),均同属此说。西晋欧阳建以言尽意论与此说相对。

猜你喜欢

  • 城长

    官名。西域诸国置,或分左、右,佩汉王朝印绶。

  • 申阳

    秦末瑕丘(今山东兖州东北)人。随六国贵族起兵反秦。后攻下河南郡,引兵从项羽,为楚将。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诸侯时,立为河南王,都雒阳(今河南洛阳白马寺东)。不久,归降汉王刘邦,以其地为河南郡。

  • 水西宣慰司

    元在今贵州境内土司即有水西、水东之称。明贵州宣慰司(治今贵阳市)由安氏世袭宣慰使,宋氏世袭宣慰同知,两宣慰各有分地。安氏辖境约当今省境西北部息烽、修文县以西,普定县以北,水城县以东,大方县以南地区,以

  • 雷再浩

    ?—1847清湖南新宁人。瑶族。曾习青莲教,后与李辉及广西全州李世德(得)等人组织棒棒会。道光二十七年(1847)率数百人在家乡发动起义,军分五营,旗分五色。后入广西与李世德等汇合,占领全州咸水口等地

  • 阔端

    1206—1251又译廓丹、扩端。元太宗次子。元代文献又作阔端阿哈(蒙古语,意为兄)。太宗时,受封西夏故地,驻营西凉府(今甘肃武威)以西,后建城名永昌。太宗七年(1235),领兵攻秦州(今甘肃天水)、

  • 江浦县

    明洪武九年(1376)升六合县浦子口巡检司置,分和、滁二州地及江宁县地益之。属应天府。治今江苏南京市西北浦口镇。二十五年移治新开路口,即今江苏江浦县珠江镇。清属江宁府。

  • 三堵墙

    明末李自成农民军作战时常用战术之一。临战时,列马兵三万为三重,似三堵墙壁。前者返顾,后者斩之。如战久不胜,则令马兵佯败诱官兵,一俟官军入伏,步卒三万持长枪击刺如飞,马兵亦乘势回击,以此取胜。

  • 嘉祥大师

    即“吉藏”。

  • 内命

    ①北周官制仿《周礼》,官员品秩有一命至九命之差,且分为“内命”和“外命”。内命指在朝廷中任职之官。《隋书·百官志中》:“内命,三公九命,三孤八命。”②见“内制①”。

  • 陈乔枞

    1808—1869清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字朴园,又字树滋。道光举人。官至抚州知府。其学得自父陈寿祺所传西汉今文经学。主治《诗》、《书》及《礼记》。著有《今文尚书经说考》、《礼堂经说》、《欧阳夏侯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