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学官
官名。简称“视学”。清末巡视各地学务之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属学部者十二人,正五品,专任巡视京外学务。属地方者,每省六人,正六品,承提学使之命令,巡视各府、厅、州、县学务;每县设一人,兼充学务总董,常驻各厅、州、县城,由地方官监督办理学务,并以时巡察各乡村市镇学堂。
官名。简称“视学”。清末巡视各地学务之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属学部者十二人,正五品,专任巡视京外学务。属地方者,每省六人,正六品,承提学使之命令,巡视各府、厅、州、县学务;每县设一人,兼充学务总董,常驻各厅、州、县城,由地方官监督办理学务,并以时巡察各乡村市镇学堂。
旧译挨婆鲁屋拉。清新疆伊犁人。维吾尔族。伊不拉音之子。同治三年(1864),伊犁维吾尔、回等族反清起义,次年任“艾米尔”(军队首领),五年攻占伊犁将军驻地惠远城(今霍城南)后,废维吾尔族“苏丹”(王)
?—429南朝宋下邳僮县(今江苏沐阳)人,字幼成。刘裕舅。晋末,从裕起兵讨桓玄,以军功累迁雍州刺史。义熙中,随裕北伐后秦,以偏师破姚弘于蓝田。入宋,以佐命功封霄城县侯,历安北、护军、镇军等将军,卒官左
个人或有关政府机构向皇帝检举、弹劾官吏或贵族的罪状。
官署名。北宋元丰改制后,中书省与尚书省均置,掌本省朝班名籍,由本省属吏领之。
选举制度。唐代始设,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卷诵文十,全通者授官,通七者授出身。应试者由本贯申送礼部,同明经举人之例,考试讫奏闻。宋沿置,十五岁以下能通经赋诗者,州举送朝廷,先由国子监验
军种名。金代置。泰和六年(1206)攻宋,此军配合陕陇诸路军及凤翔、临洮蕃汉弓箭手作战,散处邻宋边陲要地。兴定元年(1217),龛谷副统包孝武曾率此军击走夏兵。
见“永管牛录”。
西汉置,以处龟兹降人得名。治今陕西榆林市北。两汉为上郡属国都尉治,有盐官。东汉末废。《后汉书·张奂传》:永寿元年(155),安定属国都尉“据龟兹,使南匈奴不得交通东羌”,即此。
东晋隆安五年(401)置,治今湖北荆门市北。为武宁郡治。西魏、北周又为鄀州治。隋大业时属竟陵郡。唐属襄州。五代周废入宜城县。唐天祐二年(905),荆南牙将王建武迎降朱温将杨师厚于此。
藏传佛教夏鲁派主寺。在今西藏日喀则东南。北宋元祐二年(1087),由藏传佛教僧人杰尊喜饶迥乃创建。元代,寺权由当地封建领主阶氏家族所控制,为卫藏十三万户之一。延祐七年(1320),阶氏家族迎请濯浦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