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花
抽纱工艺中较普及的一种。是用各色布料,根据设计的纹样裁剪成各式花片,然后拼组粘贴在底布上,组成所需图案,再沿花样边缘绣缝而成。补花工艺最早起于唐代,当时称为堆绫,以今北京地区为主。北京补花是在继承传统堆绫工艺基础上,吸收欧洲抽纱工艺长处发展起来的。其风格简练,色彩明快,富有装饰趣味。大多用于绣制台布、床罩、枕套、靠垫等日用品。原料上增加亚麻布、苎麻布、玻璃纱、棉涤纶等。技法上借鉴手工刺绣、抽纱花边长处,增加一百多种针法,并新创结合挑花、刺绣、勾针镶拼等新品种。
抽纱工艺中较普及的一种。是用各色布料,根据设计的纹样裁剪成各式花片,然后拼组粘贴在底布上,组成所需图案,再沿花样边缘绣缝而成。补花工艺最早起于唐代,当时称为堆绫,以今北京地区为主。北京补花是在继承传统堆绫工艺基础上,吸收欧洲抽纱工艺长处发展起来的。其风格简练,色彩明快,富有装饰趣味。大多用于绣制台布、床罩、枕套、靠垫等日用品。原料上增加亚麻布、苎麻布、玻璃纱、棉涤纶等。技法上借鉴手工刺绣、抽纱花边长处,增加一百多种针法,并新创结合挑花、刺绣、勾针镶拼等新品种。
439—518北魏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东南)人。胡太后之父。孝明帝即位时为光禄大夫。及太后临朝,加侍中,封安定郡公,进位中书监。与太师元雍等同为辅政大臣,赏赐累万。后迁司徒公。敬崇佛法,礼拜甚谨。以疾
在今河南卫辉市西。古黄河决溢处,潴而为潭。《宋史·岳飞传》:建炎二年(1128)岳飞与金兵战于胙城,又战于黑龙潭,皆大捷。
1209—1259即蒙哥。蒙古汗国大汗。1251—1259年在位。元太祖孙,拖雷长子,母唆鲁禾帖尼。自幼由太宗窝阔台抚养。太宗七年(1235),与拔都、贵由等率师西征,败钦察部,征斡罗思,克也烈赞(今
唐杂税之一。亦称过堰钱。源于南北朝之牛埭税。时官府于水流湍急之处设埭堰,两岸树转轴系绠于舟尾,以人力或牛力挽船过渡,因向过往之商旅征税,故名。唐肃宗上元中,安史之乱未平,军费穷乏,乃于江淮一带向过堰之
官署名。北齐置,隶司农寺,设令、丞为长贰,掌供应薪菜果实,管理园池,领大囿、上林、游猎、柴草、池薮、苜蓿六部丞。隋、唐、五代沿置,掌薪炭及家禽水产之物,以供祭祀、朝会及饷宴宾客。隋代设令三员、丞十二员
?—1677清满洲镶红旗人,爱新觉罗氏。顺治元年(1644)授内秘书院学士。曾任纂修《明史》、《太宗实录》副总裁,又因译明《洪武实录》为满文获赏。十一年署刑部尚书。十四年擢兵部尚书。十六年因郑成功陷镇
七部儒家经典。(1)指《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始称于汉。因汉人推崇孔子,提倡“孝治”,故《汉书·艺文志》以六经为六艺,并于六艺之末,增列《论语》、《孝经》。由于《
①学生。《论语·先进》:“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②泛指为人弟为人子者。《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③泛指年轻人。《仪礼·乡射礼》:“命弟子纳射器。”郑玄
自家中征召授官。《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建元中,上招贤良,公卿言邓公,时邓公免,起家为九卿。”后亦指初仕。《隋书·百官上》叙南朝陈制:“其亲王起家则为侍中”,“皇太子冢嫡者,起家封王,依诸王起家。余
1201—1278元洛阳(今属河南)人,字公茂,号雪斋,又号敬斋。金亡,至燕京,依附杨惟中。太宗七年(1235),与杨惟中从亲王阔出攻南宋,访求儒道释医卜人才,得赵复,始闻程朱性理之学。十三年,为燕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