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杭应奉局
官署名。北宋崇宁元年(1102),置造作局于苏州、杭州,集中东南地区工匠数千人,制造象牙、犀角、玉石、金银、竹藤及雕刻、织绣等工艺品,供应宫廷,一切物料皆取于民间。四年,又置应奉局于苏州,搜罗奇花异石等珍贵物品,以船运往京师,号“花石纲”。方腊起义时,罢苏杭应奉局与花石纲,起义失败复置。宣和七年(1125)罢。
官署名。北宋崇宁元年(1102),置造作局于苏州、杭州,集中东南地区工匠数千人,制造象牙、犀角、玉石、金银、竹藤及雕刻、织绣等工艺品,供应宫廷,一切物料皆取于民间。四年,又置应奉局于苏州,搜罗奇花异石等珍贵物品,以船运往京师,号“花石纲”。方腊起义时,罢苏杭应奉局与花石纲,起义失败复置。宣和七年(1125)罢。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桂阳军置。治平阳县(今桂阳县),辖境相当今湖南桂阳、嘉禾、临武、蓝山等县。属湖广行省湖南道宣慰司。明洪武元年(1368)改为桂阳府。
杂志名。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在上海创刊。双月刊。由《环球一粟》月刊改组而成,环球中国学生会主办。李登辉、伍连德、严复、马君武编撰。中英文印刷。
官名。秦代置,为少府副贰。西汉沿置,员六人,秩千石。东汉减为员一人,秩比千石。魏、晋、南朝宋皆七品。梁、陈为少府卿副贰,梁四班,陈八品、秩六百石。北魏前期置,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五品中,太和末罢
1313—1384明应天(今江苏南京)人,字中行,学者称静诚先生。好学博览,元末为温州教授,后弃官归隐。朱元璋率军渡江,聘为参议,命侍左右,询以保国安民大计。屡授高官,皆辞不就,然宠遇之隆,勋戚莫及。
三国时人。蜀宦官。善奉迎弄权,得后主宠爱。数为尚书令董允所责,终允之世,位不过黄门丞。陈祗继允为侍中,与之勾结,始预政。诸葛瞻等平尚书事,仍不能制,士大夫多附之。累迁至中常侍、奉车都尉。景耀五年(26
即“笃哇”。
春秋、战国时对执政大臣的别称。《商君书·赏刑》:“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
官制用语。宋官员磨勘制度中的一项规定。凡官员磨勘转官,有规定年限,若获朝廷恩例,得以减少一定年数,提前转官或参选,称减年。朝廷对减磨勘年官员颁发公据,以资证明。吏人、宦官任职年满,依法可补授官职,若有
报纸名。清宣统三年九月二日(1911.10.23)在长沙创刊。 日报。同盟会员杨宗实(华生)主办,李任民、刘苾、游大瀛、雷预等编撰。宣传武昌起义和各地响应的胜利消息,刊发湖南军政府革命文告。发行八号,
宋代北方人家有吉凶大事举行宴会时,有相礼者歌说劝酒,称为白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