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卢河
唐时滏、漳水下游一段(约今河北宁晋县至武邑县的滏阳河)别称为长芦水,五代、北宋时始兼有胡卢河之称。元、明以后专称胡卢河。时漳水干流东至馆陶县(今属河北)入卫,遂专为滏水下游。该段河流上承大陆泽水,北有洨、槐等水注入,水面辽阔。五代周世宗时曾疏浚以防契丹。明初以后,滹沱河常南决入河,又兼为大陆泽及其北总水所汇,下泄河道狭窄,致使宁晋县至冀州一段河道渐潴为湖泊,因主体部分在宁晋县境内,故又称宁晋泊。清时拓展下游河道,积水渐消。至近代又复河形,惟不再名胡卢河,而名滏阳河。
唐时滏、漳水下游一段(约今河北宁晋县至武邑县的滏阳河)别称为长芦水,五代、北宋时始兼有胡卢河之称。元、明以后专称胡卢河。时漳水干流东至馆陶县(今属河北)入卫,遂专为滏水下游。该段河流上承大陆泽水,北有洨、槐等水注入,水面辽阔。五代周世宗时曾疏浚以防契丹。明初以后,滹沱河常南决入河,又兼为大陆泽及其北总水所汇,下泄河道狭窄,致使宁晋县至冀州一段河道渐潴为湖泊,因主体部分在宁晋县境内,故又称宁晋泊。清时拓展下游河道,积水渐消。至近代又复河形,惟不再名胡卢河,而名滏阳河。
见“南甸府”。
1038—1115北宋邵武(今属福建)人,字彦衡。熙宁进士。元丰中为监察御史里行。元祐初任监察御史,反对青苗法,主张裁汰冗官,劾蔡確、张璪、李清臣,迁殿中侍御史,出知广德军。绍圣初拜左正言,奏请专以经
官署名。西夏置。掌木匠与木器制作。仁宗仁孝《天盛年改定新律》属五品(末品)。
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魏书·地形志》:北荆州新城郡,“天平中置,治孔城”。《资治通鉴》:南朝梁大同四年(538),魏权景宣和李延孙相会,“攻(东魏)孔城,拔之”,即此。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之武职二十四班中第四班,拟伏波将军等号。大通三年(529)定制后,拟光烈将军等号,班阶略高。
在今浙江萧山市西南。唐中和三年(883),刘汉宏分兵屯黄岭、岩下、贞女三镇,钱镠自富春渡江,破其三镇兵,擒其将,即此。
仆(僕)官名。《周礼》夏官之属。掌驾驭天子金车。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置,北周沿置。春官府长官,员一人,多省称为大宗伯,掌礼、乐、祭祀、天文历法、卜祝以及纶诰、著作等方面的事务。正七命。隋开皇元年(581)罢。
?—1900清安徽合肥人。同治元年(1862)以武童生投效刘铭传淮军,累迁至参将。光绪六年(1880)受直隶总督李鸿章委派,充督标行营中军并随办海防事务。十七年接统直字前后两营驻大沽口北岸炮台,因功升
指正员官以外所置的员外官中,可与正员官享受同等俸禄待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