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索桥
索桥的一种。以竹索悬挂于两岸当桥。竹索古作“筰”,亦通“笮”。是继藤索桥之后出现的桥。公元前三世纪已有竹索桥,秦取西蜀,李冰造七桥,其一便是笮桥。自《汉书》后的众多古籍图书中,称笮者,均指藤桥或竹索桥。四川省都江堰市西的古珠浦桥(安澜桥)最为著名。
索桥的一种。以竹索悬挂于两岸当桥。竹索古作“筰”,亦通“笮”。是继藤索桥之后出现的桥。公元前三世纪已有竹索桥,秦取西蜀,李冰造七桥,其一便是笮桥。自《汉书》后的众多古籍图书中,称笮者,均指藤桥或竹索桥。四川省都江堰市西的古珠浦桥(安澜桥)最为著名。
古代官府假日不治事称休吏。《汉书·薛宣传》:“及日至休吏。”颜师古注:“冬夏至之日不省官事,故休吏。”
书名。近人郑烈撰,原署名天啸生。郑氏曾参加辛亥年(1911)三月广州起义,失败后东渡日本,搜访有关是役福建籍死难烈士生平事迹,撰为此书。凡林文、方声洞、林觉民、林尹民、陈与燊、陈可均、陈更新、冯超骧、
(1645—1704) 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昉思,号稗畦。国子监生。作《长生殿》传奇,演出时观者如云,名满京城,因时值国丧遭斥革。康熙四十三年(1704)还里,在吴兴醉后落水死。著有《稗畦集》、
明代蒙古多伦土默特部领主。成吉思汗弟斡赤斤后裔。曾杀蒙古汗马可古儿吉思,旋为满都鲁汗击杀,收其部众。有人认为他就是*孛来。
官署名。唐代太常寺所领四院之一,掌收藏瑞应及征伐所获珍宝,宗庙大祭则陈列于庭。
①见“贝钱”。②亦作、。明云南地区使用的货币之一。海贝为之。详“”。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掌接待少数民族国家的使臣和来宾及通译事宜。
书名。南宋徐自明撰。二十卷。自熙宁、元丰间司马光作《百官公卿拜罢年表》,陈绎作《宰相拜罢图》及《枢府拜罢录》,其后李焘、蔡幼学等各有撰述,而皆有所阙略,自明因作此书,补其遗漏。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①书名。明太祖告诫文武群臣之刑法案例汇编。洪武十八年(1385),太祖从历年陈案中采辑官民过犯,亲定七十四条,颁示中外。次年复为续编、三编,又作《大诰武臣》。所列凌迟、枭示、族诛者无虑千百,弃市以下万
南朝史籍对柔然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