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琅邪山

琅邪山

①在今山东东部胶南市南境。面临黄海,下有港湾。前219年,秦始皇东游登此,建琅邪台和石碑。②一作琅琊山。在今安徽滁州市西南。相传东晋琅邪王司马睿(元帝)避难于此得名(《太平寰宇记》)。一说晋伐吴,命琅邪王伷出涂中,尝驻于此,因名(《读史方舆纪要》)。林壑优美,为游览胜地。山中有唐建琅邪寺,北宋建醉翁亭和唐、宋以来摩崖、碑刻;韦应物、王禹偁、欧阳修等唐、宋名家有诗文记其胜。

猜你喜欢

  • 仪比三司

    即仪同三司。指未任三公而享受相当于三公的礼仪待遇。《三国志·吕布传》:“(王)允以布为奋威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共秉朝政。”

  • 巡盐御史

    官名。明清都察院专差御史,掌督盐运。明太祖时置,后定制两淮、两浙、长芦、河东各派一人,任期一年,监督所在都转运盐使司。清初沿置,增福建、两广各一人。康熙以后陆续停派,改设盐政督理盐务。

  • 代州都督府

    唐都督府之一。武德元年(618)于代州设总管府,五年废,六年复,管代、蔚、忻、朔四州,七年改为都督府。贞观四年(630)增督云州,六年又督顺州,十二年废顺州。共督代、蔚、忻、朔、云五州,相当今山西忻州

  • 益离城

    见刘郁《北使记》。一作亦剌八里、亦八里城(《元史》)。《明史·西域传》作亦力把里。在今新疆伊宁市一带。

  • 卤盐加耗

    清盐政术语。因盐商按引购销食盐过程中,必有卤化损耗,政府遂按时令不同,按引分别加给食盐若干斤,以补盐商亏折,称为卤盐加耗。

  • 西盟

    地名。在今云南省南部。清光绪十七年(1891)委拉祜族首领李通明为西盟土把总,属镇边厅。1965年设西盟佤族自治县。

  • 吴声十曲

    六朝时流行于长江下游地区民歌曲调之概称。即《子夜》、《上柱》、《凤将雏》、《上声》、《欢闻》、《欢闻变》、《前溪》、《阿子》、《丁督护》、《团扇郎》等十首。前三曲唐代以后失传;后七曲中之《前溪》传为内

  • 帅札

    南宋四川安抚制置司拥有军务重权,兼处置铨量、差注、类试等事,其颁发札子,称“帅札”。其他安抚制置司受命便宜行事,亦可颁发。

  • 火器真诀

    书名。清李善兰著。成书于咸丰九年(1859)。共十二款,每款数十至上百字,对枪炮射击中发射角度与射程及命中点的关系作了明确论述,并用几何作图方法加以说明。是中国学者首次以数学方法解决弹道问题的著述。对

  • 甘丹墀巴

    藏语,意为甘丹寺座主。宗喀巴在甘丹寺的法座继承人的专称。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教主,其地位仅次于格鲁派最大活佛达赖和班禅。自宗喀巴建立甘丹寺并自任座主后,先后继任甘丹墀巴的七人为甲曹杰·达玛仁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