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内铨
官署名。唐代置,为吏部三铨之一,掌流内官铨选之事。五代沿置,或以他官主判。宋初沿置,掌文臣自初仕至幕职州县官之铨选注拟及对换差遣、磨勘功过等事。设判流内铨事二人,以御史知杂以上充任。神宗元丰改制,厘为吏部侍郎左选。
官署名。唐代置,为吏部三铨之一,掌流内官铨选之事。五代沿置,或以他官主判。宋初沿置,掌文臣自初仕至幕职州县官之铨选注拟及对换差遣、磨勘功过等事。设判流内铨事二人,以御史知杂以上充任。神宗元丰改制,厘为吏部侍郎左选。
清代长江中游北岸的一段堤防。从湖北江陵城西北的万城到江陵(今荆州)、监利两县交界的拖茆埠,全长约126公里。清初,该地区的北岸地面比汛期水位已低数米之多,是防汛重点堤段。乾隆五十三年(1788),江陵
唐时滏、漳水下游一段(约今河北宁晋县至武邑县的滏阳河)别称为长芦水,五代、北宋时始兼有胡卢河之称。元、明以后专称胡卢河。时漳水干流东至馆陶县(今属河北)入卫,遂专为滏水下游。该段河流上承大陆泽水,北有
官名。战国秦汉时在边区少数民族所居之地设县称道,道之长称道啬夫。《汉书·百官公卿表》:县“有蛮夷曰道”。《汉旧仪》:“内郡为县,三边为道。”《睡虎地秦墓竹简·语书》南郡守腾文书:“南郡守腾谓县、道啬夫
1140—1202金皇族。本名唵,与卫王襄(又名永庆)同名,故又称内族襄。蒙古人称王京丞相。祖什古,东京留守,为昭祖曾孙。父阿鲁带,皇统初年以征鞑靼等部有功,拜参知政事。他善骑射,袭世爵,世宗时领兵镇
①(?—前130)即河间献王。汉景帝子。景帝前元二年(前155)立为河间王。修学好古,多方搜罗民间所藏古文先秦旧书。笃信儒术,关东儒生多从之游。武帝时入朝,献雅乐,对诏策所问三十余事。卒谥献。②(?—
周畿内国。子爵,己姓。《左传》成公十一年(前580):周武王时,“苏忿生以温为司寇”。在今河南温县西南。春秋初苏氏已绝封。《左传》隐公十一年(前712):周与郑人苏忿生之田十二,温居其一。后仍归周,苏
即“大唐创业起居注”。
即“开元占经”。
西汉初人。以家吏从刘邦起兵反秦。楚汉战争中任都尉。高后时任代国中尉。高后死,大臣周勃等诛诸吕,迎立代王为帝。郎中令张武等以汉大臣多谋诈,劝代王静观其变,他乃力排众议,劝王赴长安即帝位。文帝立,拜卫将军
即“虢石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