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泰兴县

泰兴县

五代南唐升元二年(938)分海陵具南五乡置。治今江苏泰兴市。属泰州。北宋乾德二年(964)迁治柴墟镇(今泰兴市西北口岸镇)。元丰四年(1081)复徙今治。南宋初曾有迁徙,绍兴十四年(1144)仍还今治。属扬州。元明属扬州路、府。清属通州。

猜你喜欢

  • 充军

    古代的一种刑法。把罪犯发配到边远地方服役。《宋史·刑法志三》:“刺配之法二百余条,其间情理轻者,亦可复古徒流移乡之法,俟其再犯,然后决刺充军。”明崇祯十一年(1638)定制:以千里为附近;二千里为边卫

  • 姚景行

    辽兴中(今辽宁朝阳)人,原名景禧。先世为周将,使于辽,被留。重熙进士。十二年,皇子洪基(道宗)封燕赵国王,辟为教授。十九年,洪基总领北南枢密院,任为南院枢密副使。道宗清宁元年(1055),为参知政事。

  • 崔谦

    ?—569北朝时博陵安平(今属河北)人,本名士谦,字士逊。北魏孝昌中,随元天穆攻邢杲,以功授辅国将军。继从贺拔胜出镇荆州。魏孝武帝西迁,为东魏军所逼奔梁。还,归丞相宇文泰,甚得礼遇,授征西将军。西魏大

  • 日晷

    亦称日规。古代观测太阳影子以定时刻的一种天文仪器。在中国,日晷起源于“圭表”,“晷”的古义是太阳影子。中国古代日晷大多是赤道式,也有地平式的。明末才传入多种其他方向晷面的日晷。它由晷盘面和晷针构成,晷

  • 虞乡县

    北魏末置。治今山西永济市东。后并入南解县。保定元年(561),复改绥化县为虞乡县。治今永济市东北。隋大业九年(613),移治今运城市西南解州。唐武德元年(618),改为解县。另置虞乡县于今永济市东虞乡

  • 典府

    官名。王国属官。晋代平原、汝南、琅邪、扶风等大国各置一员,位舍人下;其后演为典府丞。南朝梁、陈及北齐因之。隋代又有典府长、丞,掌府内杂事。

  • 升元格

    升(昇)五代南唐律令。烈祖李昪命有司所撰。升元三年(939)颁行。今佚。

  • 大足

    周武则天年号(701)。

  • 劝课大夫

    官名。十六国后赵置,与典农使者、典劝都尉等循行州郡,核定户籍,劝课农桑。

  • 焉支山

    又作焉耆山、燕支山,一名删丹山;因产大黄、松木,又名大黄山、青松山。在甘肃永昌县西、山丹县东南。绵延祁连山和龙首山间。西汉元狩二年(前121),霍去病击匈奴,“过焉支山千有余里”(《汉书·霍去病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