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文化

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因1973年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而得名。年代为公元前5000—前3300年。主要分布于宁绍平原东部地区。石器种类少,多采用硬质石料琢制而成,常见有斧、凿、锛等。出土大量的骨角器,有凿、耜、铲、锥、针、匕、镞等。又发现制作精巧的木器,保存至今为其他文化遗址所罕见。陶器数量多但种类少,皆用泥条盘筑法制造,以夹碳黑陶最有特色。主要器物有釜、罐、盆、盘、钵等,釜的造型、装饰具有代表性。一般陶器质地疏松,硬度低,吸水性强,器壁粗而厚。表面多繁密花纹,常饰绳纹和刻划纹。陶纺轮多且精,上有各种纹饰。原始艺术发达,装饰品有玉、萤石、骨、牙、陶等制作的璜、玦、坠、珠、笄、管等。雕塑有象牙雕、木雕、骨雕、各种陶塑。还发现有朱漆木碗,是中国最早的漆器。当时的人们过着农耕定居生活,住干栏式榫卯结构的房屋。已有人工栽培水稻,猪、羊、水牛已是普遍的家畜,采集和渔猎为辅助经济。

猜你喜欢

  • 观音会

    清代湖南民间秘密结社。创于嘉庆年间。

  • 包套

    即“窎佃”。

  • 芷阳

    战国秦邑。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史记·秦本纪》:昭襄王四十年(前267):“悼太子死魏,归葬芷阳”,即此。亦作“茝阳”。《秦始皇本纪》:“昭襄王享国五十六年,葬茝阳”。西汉置霸陵县。

  • 大明日历

    历(曆)书名。明詹同、宋濂等撰。一百卷。洪武六年(1373)詹同因朱元璋自起兵以来事迹,虽有所记载,却无专书,建议编写《日历》,得到采纳。遂与宋濂同为总裁官,吴伯宗、黄昶等为纂修官,全书于七年五月完成

  • 借绯

    唐代官员章服皆依散官品秩而定,四品、五品服绯,佩银鱼袋。玄宗开元初定制,都督、刺史散官未及五品者,并听著绯佩银鱼,离任则停,谓之借绯。宋代沿用此制。

  • 陈新甲

    ?—1642明四川长寿(今属重庆)人。万历举人。授定州知州,崇祯元年(1628)历官宁前兵备佥事。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后晋兵部尚书。受旨密与清议和,事漏被劾,论死。

  • 司礼

    官署名。即尚书省礼部,唐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礼部。

  • 宽奠

    堡寨名。俗称张其哈剌甸子。明万历六年(1578)修筑。即今辽宁宽甸。

  • 廷鞫

    明代审讯制度。凡重大狱案,不经问刑衙门而由朝廷直接审讯。取慎刑之意。参与审讯者为旨令的三法司、六科给事中及六部等在朝大臣。

  • 宫坊

    东宫官署通称。《梁书·徐悱传》:“转太子舍人,掌书记之任。累迁洗马、中舍人,犹管书记。出入宫坊者历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