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略佐骑尉
官阶名。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改武信佐郎设,为武职从六品之封赠。参见“武职封赠”。
官阶名。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改武信佐郎设,为武职从六品之封赠。参见“武职封赠”。
北宋王安石用语。指运行于天地之间的阴阳二气。与静止的“元气”对称。《道德真经集义》卷九第九:“道有体有用。体者,元气之不动;用者,冲气运行于天地之间。”认为道有体用之分,道之体是静止的元气,是宇宙的本
即“庶吉士”。
官名。为辽太祖弘义宫、太宗永兴宫等十二帝后宫的长官。掌宫中诸事,下有副使、太师、太保、侍中等官。
482—541北朝时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字休族。颇涉经史,辟为州主簿。寻举秀才,助刺史裴儁修复督亢陂,民赖其利。北魏孝昌中,诏兼尚书郎中。寻为杜洛周所俘,后归葛荣。建义元年(528),还家率乡里
散官名号。金代置为文散官最低一阶,从九品下。元代改从八品,敕授。明代定为文散官从九品,初授。
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南。《资治通鉴》:南朝梁绍泰二年(556),北齐兵自方山“进及倪塘”,建康震骇,即此。
吏名。也称尉史、尉吏。元代置,职掌捕盗。大德四年(1300)规定,县巡尉司置吏一名。初从民间选取,后也由贴书等补充。任满一年无过,升任县司吏。
官名。尚书省佐贰官,分左、右,详“尚书左丞”、“尚书右丞”。
见“楚州③”。
?—1884清广东南海(今广州)人,初名以泰,字交修。少为吏员,后授江西赣南县桂源司巡检。咸丰年间,在江西镇压农民起义抗拒太平军,擢知府。同治元年(1862)赴浙江,次年春擢道员。三年攻陷余杭,授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