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舍驿
在今江西新建县东北樵舍镇,明正德十四年(1519),宁王宸濠黄家渡兵败,退保樵舍驿,伍文定等四面合攻,遂擒之,即此。
在今江西新建县东北樵舍镇,明正德十四年(1519),宁王宸濠黄家渡兵败,退保樵舍驿,伍文定等四面合攻,遂擒之,即此。
商王武丁时诸妇之一(见殷墟甲骨文)。武丁常关心其生育、疾病等事,且为举行祭祀,又曾卜问其封地的年成好坏,她还参预祭祀以及战争,有学者认为她即甲骨文中武丁之配妣戊,也就是司母戊大方鼎铭文的司母戊。
后突厥汗国发祥地。一作总林山、总管材山、总管林山。鄂尔浑突厥文碑Curaiquzi的译名。一说在杭爱山,一说在阴山。永淳二年(683)唐平单于大都护府之乱,突厥骨咄禄亡匿此山,招集亡散,势力渐盛,乃破
即“床子弩”。
①北魏初置。治盛乐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北)。辖境约当今内蒙古包头市、准格尔旗以东,呼和浩特市以南,及和林格尔、清水河县以西的河套地区。《魏书·司马楚之传》:世祖时,“拜假节、侍中、镇西大将军、开府仪
? —865日本入唐学问僧。空海弟子。开成三年(承和五年,838)随遣唐使藤原常嗣使舶入唐。曾至淮南从栖灵寺文学密宗经典。次年,携带大批佛教典籍及佛像、佛具等物品归国。后于日本山城宇治
古代操突厥语民族使用的一种拼音文字。有四十个字母,其中一半以上都见于不同文献的变体。突厥汗国、回纥汗国、高昌回鹘、黠戛斯(今柯尔克孜族)、骨利干(在西伯利亚)等都曾使用这种文字。因字形与古代北欧日尔曼
南北朝时宕昌羌所建政权。地在仇池以西,天水以南。后为北周所灭,以其地置宕州。
吏职名。唐开元六年(718)于集贤殿书院置。
即“午桥庄”。
唐时南诏著名碑刻。唐大历元年(766)刻石。明代已见著录,后沉埋土中,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为王昶访获,今存云南大理市太和村西两道城墙间。碑高3.02米,宽2.27米,碑文及碑阴题名,清平官王蛮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