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宜儿
辽香河(今属河北)人。兴宗重熙十三年(1044)以“左道”聚众反,被镇压。
辽香河(今属河北)人。兴宗重熙十三年(1044)以“左道”聚众反,被镇压。
①一称夷。春秋陈邑,后入楚。即今安徽毫州市东南城父集,《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前637):楚伐陈,“遂取焦、夷”。又昭公九年(前533):“楚公子弃疾迁许于夷,实城父”,皆即此。秦置县。②春秋楚邑。在今
又称沔口。汉水入江处。三国时为军事重地。吴黄武二年(223)在大江东岸今湖北武汉市黄鹄山(俗称蛇山)东北筑城,因名夏口城(《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背山临江,形势险要。孙吴有重兵戍守,并置夏口督驻此
?—134东汉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安帝时,袭父爵为夷安侯,任越骑校尉。以邓太后久临朝政,宗门盛满,数建言崇公室,损私权。以此得罪太后,被削属籍,免官归国。及从兄邓骘伏诛,征为侍中。顺帝立,为太仆,
即“票号”。
指杂工和炊事人员。《尉缭子·守权》:“守法:城一丈,十人守之,工食不与焉。”
书名。清末陈作霖撰。十卷。陈氏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勤于乡邦文献。此书以编年体,按年月纂辑列代史书中有关金陵史事。上述黄帝,下迄明福王。凡政权更迭、兵事、钱赋、科举等皆有记述。为金陵地方大事记。书成于
官署名。北宋元丰改制后,吏部置,分属考功司,掌文武官资任之政令,由考功郎中、员外郎主管。南宋因之。
即“河南府路”。
?—1671明末清初辽东盖州(今辽宁盖县)人。靖南王耿仲明子。崇祯间随父降后金,隶汉军正黄旗。顺治六年(1649)从攻广东,父死,代领部众。八年嗣靖南王爵,与平南王尚可喜共镇广东,广建王府,滥征私税。
1881—1919清末山西猗氏(今临猗)人,字翼若。光绪进士。曾留学日本习法政。光绪三十一年(1905)入同盟会。山西发生收回矿权斗争,撰《告山西父老书》声援。次年秋归国,充山西法政学堂监督和《晋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