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谕使
官名。南宋建炎元年(1127),始设京城抚谕使,后遣使抚谕诸路,如不以使名,即称抚谕官。抚谕使于一路或数路宣扬朝廷意旨,安慰存问,按察官吏,采访民间利病。其官署称抚谕使司或称抚谕司。不常置。
官名。南宋建炎元年(1127),始设京城抚谕使,后遣使抚谕诸路,如不以使名,即称抚谕官。抚谕使于一路或数路宣扬朝廷意旨,安慰存问,按察官吏,采访民间利病。其官署称抚谕使司或称抚谕司。不常置。
官署名。管理道教事务之机构。明洪武十五年(1382)始设于各府,掌钤束一府之道人。设都纪、副都纪为正、副长官。清沿明制未改。
用于河防之兵丁。清顺治十二年(1655)始于江南设置。康熙十七年(1678)起,裁减河夫,增加设置。江南、山东、直隶三省共设一万二千五百余名。黄河各工于二个夫堡之间添设兵堡一处,住兵二名,看铺守堤,汛
宋制,中书省据皇帝意旨起草诏令,交门下省审复。重大事件面奏,得旨后另以黄纸录送门下省,称“画黄”;小事先拟出处理办法,得旨及进呈*熟状后,另以黄纸录送门下省,称“录黄”。
即“齐明帝”。
源自今湖北房县西北,东流经保康北,东北至谷城县南入汉水。今保康县境以下称南河。《左传》桓公十二年(前700):楚伐绞,“楚师分涉于彭”,即此。
西周前期铸铜作坊遗址。位于河南洛阳瀍河之西,总面积约28万平方米。1973年发现以来已探出烘范窑三座,发现大量红烧土块、陶范块、熔炉残壁、铜渣等。清理出的一座窑体近方形,顶呈拱形,烟囱在顶部中间,北面
明公安(今属湖北)人,字芝田。天启进士。初知万县,调巴县,崇祯元年(1628)征授御史。好言事,首劾杨维垣八大罪及阮大铖反复变幻状,二人遂被斥。建言讨水西土目安邦彦方略,陈驿递之害,皆中机宜。以积忤权
书名。元许谦撰。元刻本八卷。谓“学以圣人为准的,然必得圣人之心,而后可学圣人之事。圣贤之心具在四书”。故本朱熹《四书集注》释绎义理。黄溍作许氏墓志及《元史》本传均提及此书。
汉代宫门名。简称金门、金马。在未央宫内,其名来由,诸说不一。《汉书·公孙弘传》颜师古注引如淳曰:“武帝时相马者东门京作铜马法献之,立马于鲁班门外,更名鲁班门为金马门。”《三辅黄图》卷三则称:“金马门,
即“祖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