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斋
古代道家养性修身的一种方法。“心”,思维器官;“斋”,斋戒。指使心摒除一切思虑与欲望,保持虚静状态,才能悟得妙道。《庄子·人间世》:“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后来宋儒用以形容心性修养所达到之境界。
古代道家养性修身的一种方法。“心”,思维器官;“斋”,斋戒。指使心摒除一切思虑与欲望,保持虚静状态,才能悟得妙道。《庄子·人间世》:“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后来宋儒用以形容心性修养所达到之境界。
见“开国男”。
官署名。(1)战国秦置,掌官营手工业。亦以称其长官。《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大(太)官、右府、左府、右采铁、左采铁课殿,貲啬夫一盾。”(2)即左千牛卫。唐武德五年(622)改左备身府置,显庆五
书名。一作《周氏冥通记》,全称《周子良冥通记》。南朝梁陶弘景撰。四卷。为道教杂录类书。按月日逐条述周子良与神仙感遇之事。共记自天监十四年(515)五月至次年七月间一百三十三事。今存。《四库》题作梁周子
户籍用语。凡一户中只有男丁一人,此男丁即为单丁,这样的人户即为单丁户。晋代已有此称。凡单丁或单丁户,历代政府大多在徭役上有所减轻。《晋书·王敦传》:“其单丁在军,无有兼重者,皆遣归家。”《南齐书·武帝
谷(穀)战国时对各种谷类作物之总称。具体品种,向说不一。《周礼·天官·大宰》:“三农,生九谷。”郑玄注:“郑司农云:‘九谷,黍、稷(粟)、秫(黏粟)、稻、麻、大小豆、大小麦。’玄谓:九谷,无秫、大麦,
商代方国(见殷墟甲骨文)。武丁时期卜辞有:“勿呼妇好伐龙方。”(《殷虚书契续编》第四卷二十六页第二片)其故地主要有两说:(1)在今山东泰安地区。(2)在商王畿西北部。
官名。五代置,为诸司使之一。宋初沿置,属西班诸司使。后多不领本职,用为武臣阶官。咸平元年(998),定为同六品。熙宁三年(1070),改为西作坊使。
清苏松太道的通称。
①吏职。南朝置,为高级官员侍从,由朝廷赐给。《南齐书·百官志》:“诸大夫官,皆处旧齿老年,重者加亲信二十人。”②官名。西魏置,属大丞相府,地位很重要。《周书·李贤传》:“(李基)累迁抚军将军、银青光禄
?—528北魏人。鲜卑族。初为怀朔镇将,孝昌二年(526)从五原降户鲜于修礼起兵。及修礼为所部元洪业杀害,遂杀洪业,统其众。杀章武王元融于博野(今河北蠡县),自称天子,国号齐,建元广安。又俘杀广阳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