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年
①传说夏、商、周的养老制度。对年老而贤明者加以尊养。《礼记·王制》:“凡三王养老,皆引年。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②官制用语。官员已到或未到致仕年龄,自认为精力已衰、昏老不能胜任职务,或者自愿退居就闲,援引七十岁致仕之例求退,称为引年,亦作引年致仕。
①传说夏、商、周的养老制度。对年老而贤明者加以尊养。《礼记·王制》:“凡三王养老,皆引年。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②官制用语。官员已到或未到致仕年龄,自认为精力已衰、昏老不能胜任职务,或者自愿退居就闲,援引七十岁致仕之例求退,称为引年,亦作引年致仕。
书名。明白愚撰。一卷。记李自成农民军三次围攻开封及黄河决口诸事。分初围、第二围和第三围三部分,补遗一条,皆以四字标题而分注诸事于其下。作者以泪下湿襟意名其书,固在描写战争残酷,更在叹惜不能坚守而终于亡
一作呼延氏。匈奴贵族姓氏。《史记·匈奴列传》:“呼衍氏,兰氏,其后有须卜氏,此三姓其贵种也。”东汉时南匈奴尚有丘林氏,并称四姓。据《后汉书·南匈奴传》,四异姓为国中名族,常与单于通婚。呼衍氏为左,兰氏
清代捐纳事例之一,乃后期之加捐花样。咸丰九年(1859)为鼓励加捐而特设之班次。同治中又添设新班遇缺先一班,皆因成交纳实银而称为银捐。其选用之优异仅次于新班遇缺先,以致有“序补过速,见缺指捐”之指斥。
余(餘)唐闽中人,一作越州(治今浙江绍兴)人,名可久,以字行。入长安后,以诗谒水部员外郎张籍,为籍所赏识。宝历二年(826)登进士第,官秘书省校书郎。曾客游边塞。工诗,长于五律,情婉词新,内容多为士子
学校名。(1)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汪康年创办于上海。延《农学报》日本翻译藤田剑峰为教习。(2)光绪二十四年罗振玉等在上海创建。聘日本人藤田丰八等任教习,王国维等为学员。学习日语并翻译日本历史、地
715—780唐安西(治今新疆库车)胡人。骁悍有胆力。乾元中,为李光弼偏将。史思明攻河阳,他轻骑斩其部将刘龙仙,累功至安西北庭行营节度使。永泰初,吐蕃、回纥围泾阳,奉郭子仪命与吐蕃大战于赤沙烽,斩获甚
1512—1601明浙江归安(今湖州)人,字顺甫,号鹿门。嘉靖进士。历任青阳、丹徒知县,礼部主事,吏部精膳司郎中。三十年(1551)出任广西兵备佥事,参与镇压瑶民起义。擢大名府兵备副使。晚年受排挤落职
即“北魏孝文帝”。
三国吴大帝孙权年号(238—251)。凡十四年。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春官府守庙司长官,正五命,掌宗庙守卫和日常清扫。下设小守庙下大夫、小守庙上士、小守庙下士等佐职。隋开皇元年(581)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