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氏
官名。(1)掌教之官。西周置,教育、训导贵族子弟。《书·顾命》:“师氏、虎臣。”《周礼·地官·司徒》:“师氏,中大夫。”郑玄注:“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孔颖达疏:“以其教国子有道艺,故使中大夫尊官为之也。”西魏、北周地官府置师氏中大夫,以掌教育。(2)武职。西周置,掌守王门,亦领兵征战。《诗·大雅·云汉》:“趣马师氏,膳夫左右。”
官名。(1)掌教之官。西周置,教育、训导贵族子弟。《书·顾命》:“师氏、虎臣。”《周礼·地官·司徒》:“师氏,中大夫。”郑玄注:“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孔颖达疏:“以其教国子有道艺,故使中大夫尊官为之也。”西魏、北周地官府置师氏中大夫,以掌教育。(2)武职。西周置,掌守王门,亦领兵征战。《诗·大雅·云汉》:“趣马师氏,膳夫左右。”
见“致仕”。
?—1534明保定新城(今属河北)人,字宗渊,号紫泉。成化进士。正德十三年(1518)以户部尚书总理仓场。次年改掌部事。十六年致仕。后卒于家。
书名。明詹荣撰。八卷。荣字仁甫,别号角山,山海卫(今河北秦皇岛东北)人。嘉靖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兵部左侍郎。是书记洪武十四年(1381)创设山海关以来,其地之地理、关隘、建置、官师、田赋、人物、祠祀、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置。治今河南商丘市南。明清为归德府治。
书名。清成孺撰。一卷。为考订《史记》、《汉书》、《续汉书》、《后汉书》而作,计考订《史记》者十条、《汉书》者五条、《续汉书》与《后汉书》各一条,虽数量不多,但所考大都精审。可供研究《史记》、《汉书》者
篇名。明王廷相撰。持论以张载气本思想为是,认为“理根于气,不能独存”,“性之有无,缘于气之聚散”,反对朱熹离气言理,析性气为二物的观点。编入《王氏家藏集》。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新城县置。因境内有伊阙山得名。治今河南伊川县西南古城寨。《资治通鉴》:隋大业二年(606),炀帝“自伊阙陈法驾,备千乘万骑入东京”,即此。北宋熙宁五年(1072)废。隋先后属洛
周雒邑王城,战国称河南,西汉置河南县。治今河南洛阳市西郊涧水东岸。东魏天平二年(535)改为宜迁县,北周复名河南县。隋大业二年(606)与洛阳县同移治新都,即今洛阳市。唐永昌元年(689)改为合宫县,
1236—1302元导江(今四川都江堰)人,字达善。侨寓江南。学者称导江先生。曾从王柏受业于上蔡书院,研习程朱理学。至元中,受聘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学官,时中原士大夫遣子弟来受学者甚多。其在维扬(今江
明代内府职专更鼓之所。凡内臣有罪,谪司其事,由年久者一人总领其事。每夜五人,轮流上玄武门楼打更。例只一更一人上楼,不许携灯,风雨无阻。如有差误,则受处罚,为内府之苦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