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外兵尚书郎
即“左外兵郎”。
即“左外兵郎”。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以衣锦军改名。治安国县(今浙江临安市)。次年废。
?—723唐魏州魏县(今河北魏县东南)人。明经出身。神龙初,为易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河北道巡察。神龙三年(707)为沧州刺史。始于蓟门北涨水为沟,以防奚、契丹。又循曹操故迹,傍海穿凿为平虏渠,以避海运
隋人。官至上仪同。善画佛道及人物故实。僧彦悰《后画录》称其画“六法备该,甚有骨气”。传曾与田僧亮、郑法士同在京城光明寺画小塔,称为三绝。法士求其画本,他引至朝堂,指宫阙、衣冠、车马,称即为画本,法士叹
1480—1565明江西分宜人,字惟中,号介溪。弘治进士,授编修。称病归,读书钤山十年,以文辞著称。还朝进侍讲,召为国子监祭酒。嘉靖初,进南京礼部尚书。嘉靖十五年(1536)闰十二月,以礼部尚书兼翰林
元代为诉讼人写状词的人。县衙、录事司各设一名,多由官员的“梯己人”充任。大德五年(1301)规定从籍记司吏中选取,轮番充任,任期一年。
书名。元程钜夫、邓文原、畅师文、元明善等撰。五十六卷。附《事目》十卷,《制诰录》七卷。始修于至大元年(1308)三月,完成于皇庆元年(1312)十月。已佚。
学校名。清代培养琉球国留学生之机构。康熙二十三年(1684),琉球陪臣子弟四人赴京受业,均准入国子监就读,始称官学。其后,二十七年、雍正二年(1724)、乾隆二十五年(1760)、嘉庆十年(1805)
唐至德二载(757),以蜀郡为玄宗“驻跸”之地升为成都府,建号南京(上元元年〔760〕撤销京号)。为剑南西川节度使治。治成都县、蜀县(乾元元年〔758〕改蜀县为华阳县,今成都市)。辖境相当今四川成都、
郁一作鬱。又作鬱林山(《隋书·地理志》)。亦名田横岛。相传项羽死后田横与其属五百人居此岛,故名(《元和郡县志》)。在今江苏连云港市东云台山一带。古时悬在海中。清初因海岸扩展,始与大陆相连。东汉末,邴原
清雍正七年(1729)于思茅寨置。十二年,又分车里九土司及攸乐土目地隶之,属普洱府。治今云南普洱县东南思茅镇。1913年废厅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