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551南朝梁武帝第六子。字世调。封邵陵王。太清二年(548),侯景叛乱,以中卫将军加征讨大都督,率众讨景,次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而景已渡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南)。乃昼夜兼程赴援京师,败还京口
①(236—306)西晋沛国相县(今安徽濉溪西北)人,字和季。少家洛阳,与司马炎同居永安里,同年共学。炎即帝位,以旧恩起家太子门大夫,封宣城公。太安二年(303),张昌起义时,任荆州刺史,率军镇压,转
即“祆祠”。
?—前702春秋时曹国国君。公元前756—前702年在位。名终生。曹穆公之子。是春秋时期诸侯在位时间最长者。死后子射姑继位。
即“慈禧太后”。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由上海王琪、钱元中、张元基、苏庭猷、曹浩等人发起成立,担任义务夜课,中西并授。次年,由张轼等捐资添增日课,名中西启蒙学堂。
战国时法家的政治主张。与儒家的“人治”相对。先由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慎到等所提倡,后经韩非总结,形成法、术、势结合的完整的治国理论。“凡术也者,主之所以执也。法也者,官之所以师也”(《韩非子·说
即常赋。指封建政府常规之赋税。
时间。始见于先秦诸子。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刘孝标注引《尸子》:“往古来今曰宙。”认为“宙”是古往今来、绵延持续之过程。《庄子·庚桑楚》:“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晋郭象注:“宙者,有古今之长,而古
①唐贞观十道、开元十五道之一。贞观元年(627)因山川形便,分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地区置。相当今山西全省及河北西北部内、外长城间地。开元以后治蒲州(治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乾元元年(758)废。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