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战纪
书名。又名《瀛海偕亡记》。清洪弃父撰。二卷。卷上叙述乙未年(1895)台湾军民反抗日军侵占实况,至刘永福离台止。卷下纪录乙未至辛丑(1901)年间台湾人民浴血抗日事迹。均具参考价值。有光绪三十二年(1906)印本。
书名。又名《瀛海偕亡记》。清洪弃父撰。二卷。卷上叙述乙未年(1895)台湾军民反抗日军侵占实况,至刘永福离台止。卷下纪录乙未至辛丑(1901)年间台湾人民浴血抗日事迹。均具参考价值。有光绪三十二年(1906)印本。
官名。汉代置,隶将作大匠(将作少府),领本署工徒修造宫室、宗庙、陵园、道路等,秩六百石。官吏犯法,常输右校为工徒。三国魏沿置(一说并归材官校尉),七品。西晋省。南朝梁、陈复置,隶大匠卿。隋、唐为将作监
官名。汉时西域近匈奴各国常有以“击胡”、“却胡”为名之官。详见“却胡侯”。
罪名。简称漏泄。省中即禁中,指宫禁之内。汉代大臣如私泄漏宫省政事机密,即以此罪依律论处。《汉书·贾捐之传》:“漏泄省中语,罔上不道。”后亦或称漏泄禁中语。
南朝宋景平二年(424)文帝即位,改元元嘉。统治期间,为政力求“简靖”,能“广引视听”,使“纲维备举,条禁明密,罚有恒科,爵无滥品”,故政局比较稳定。曾多次下令劝农、恤民,并使宫内养蚕,欲以讽励天下。
387—421南朝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一名檐,字宣远、通远。谢晦兄。六岁能文。初为晋安西将军桓伟参军、楚台秘书郎。义熙中,为刘裕相国从事中郎。弟晦时为宋台右卫,势倾朝野,惧祸至,自请降黜。宋初
书名。明末清初方以智撰。十二卷。系其早年关于自然科学之专著,由其子中通等编订而成,原附《通雅》之后。清康熙时由于藻刊印单行。内分天、历、地、占候、人身、医要、鸟兽、鬼神方术、异事等类。系相沿晋张华《博
?—1890清湖南衡阳人。咸丰八年(1858)以武童投效李续宜部湘军,转战鄂皖,镇压太平军,擢都司。同治三年(1864)湘军攻陷天京(今南京)后,迁参将。五年率部入豫镇压捻军,迁至总兵。八年率部赴甘肃
见“职令状”。
①在今江苏江阴市城北。相传以春申君得名。因俯临大江,一名瞰江山。南宋曾设营寨于山麓,为战守要地。②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北。一名“军山”。相传三国时邓艾在此屯军筑堰溉田。《资治通鉴》:南朝宋元嘉二十八年(4
又作浑沌,相传为上古*四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