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律校尉
官名。东汉末,曹操于荆州得杜夔,因其能识旧乐章,以为协律都尉,非常设。西晋改名为协律校尉,属太常,掌举麾节乐,调和乐律,监试乐人典课。南朝均置。
官名。东汉末,曹操于荆州得杜夔,因其能识旧乐章,以为协律都尉,非常设。西晋改名为协律校尉,属太常,掌举麾节乐,调和乐律,监试乐人典课。南朝均置。
①官员等级名。三国魏始设,将主要官职分为九等,自第一品至第九品,依其品享受禄秩和其他待遇。晋、南朝宋、齐沿用,仅调整了某些官职的品级。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508)改为班制,陈初遵梁制,后复为品,但诸号
?—前771西周王。姬姓,名宫湦,或作宫涅。公元前781—前771年在位。周宣王之子。在位时任用虢石父执政,政治腐败,边患严重,加以地震、旱灾频繁,致民不聊生。后废申后和太子宜臼,宠褒姒立之为后,以其
清代在四川西北藏、羌族聚居区实行改土归流后所设立的“寓兵于农”的制度。为与“汉满屯”区别而谓之“土屯”。详“屯守备制”。
巨(鉅)商代粮仓名。故址在今河北曲周东北古衡漳水东岸。仓近水,水上有大桥,故名。商纣王时厚赋税以充实巨桥仓。《史记·周本纪》:周武王灭商后“命南宫括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以振贫弱萌隶”。
十部儒家经典。《宋书·百官志上》以“《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周官》、《仪礼》、《春秋左氏传》、《公羊》、《谷梁》各为一经,《论语》、《孝经》为一经,合十经。”《南史·周续之传》以五经
即今山东长岛县北南、北隍城岛。为自山东半岛往高丽、日本的海上重要通道,唐时曾置镇戍于此。贾耽《从边州入四夷》:“登州东北海行,过大谢岛、龟歆岛、末岛、乌湖岛三百里。”(《新唐书·地理志》引)《太平寰宇
清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字云亭。工人物、界画、花鸟、草虫。乾隆十六年(1751)高宗南巡至苏州,以监生献画,命充画院供奉。后赐举人,官至内阁中书。乾隆间成《盛世滋生图》,亦称《姑苏繁华图》,较宋张择端
匈奴官号。西汉时呼韩邪单于左大将乌厉屈父乌厉温敦曾有此号。
春秋战国宋地。《史记·六国年表》:周显王三十三年(前336),“宋太丘社亡”。今地无考。
元代海外贸易条例。先后颁布两次:第一次在至元三十年(1293),共二十三条;第二次在延祐元年(1314),共二十二条。主要内容有:舶商出海手续,舶船回国时的检查办法,抽分抽税比例,禁止出口的货物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