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辰翁
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会孟,号须溪。补太学生。景定三年(1262)廷试,因言:“济邸无后可恸,忠臣戕害可伤,风节不竟可憾。”忤贾似道,而理宗嘉之,置丙第,以亲老请濂溪书院山长。江万里、陈宜中等荐居史馆,除太学博士,皆固辞。宋亡,遂不复出。工词,时寓故国之思,哀愤激越,编著有《须溪集》、《班马异同评》、《放翁诗选后集》等。
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会孟,号须溪。补太学生。景定三年(1262)廷试,因言:“济邸无后可恸,忠臣戕害可伤,风节不竟可憾。”忤贾似道,而理宗嘉之,置丙第,以亲老请濂溪书院山长。江万里、陈宜中等荐居史馆,除太学博士,皆固辞。宋亡,遂不复出。工词,时寓故国之思,哀愤激越,编著有《须溪集》、《班马异同评》、《放翁诗选后集》等。
官名统称。即单于左辅、单于右辅、单于前辅、单于后辅。十六国汉主刘聪于大单于下,设单于左、右辅,各主六夷十万落,每万落置一都尉。后燕时亦置,位次尚书。北燕主冯跋,以太子冯永领大单于,始置前辅、后辅、左辅
义和团的著名揭帖(传单)之一。碑文原为古代谶语的一种形式,用诡秘晦涩的文句、含混朦胧的隐语或诗文、歌谣等假托神意,预言凶吉祸福。义和团沿用此种宣传方式,即以某某碑文的形式为动员群众广造舆论。至今仍可见
928—984北宋初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后周时以战功累迁禁军殿前都虞候,转侍卫都指挥使。入宋,任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因平李筠、李重进之乱有功,加同平章事兼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建隆二年(96
又作鞠陶。周先公,不窋之子。
回一作迴。《旧唐书·地理志》孟州河阳县“有回洛故城”。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北齐书·万俟普传》:子洛,河阴之战,“诸军北渡桥,洛以一军不动。谓西人曰:‘万俟受洛干在此,能来可来也。’西人畏而去。高祖以雄
官名。亦称提点大理寺。辽大理寺以他官主持者称提点,兴宗时,刘伸为三司副使,加谏议大夫,提点大理寺。
官名。(1)清代置,户部榷关长官。康熙四年(1665),曾裁榷关监督,由地方官派员管理。旋复旧制。五十三年后,又以部分榷关交地方督抚或驻防将军兼管,委派道员、知府、知州、同知等具体管理,称委员,亦称户
?—506北魏泾州(治今甘肃泾川)人。匈奴屠各族。正始三年(506),据泾州称王,年号圣明。拒守多时,后遭北魏军夜袭,战死。
见“包衣阿哈”。
东汉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字仲经。博学经书。桓帝建和初,征拜议郎,侍讲禁中,再迁侍中。后嗣爵为侯。历任弘农太守、少府、大鸿胪、长乐少府、卫尉等职。朝廷每有灾异疑事,常咨询之,为当世名士,士人誉为“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