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府
唐至德二载(757)升凤翔郡置,号西京。治天兴、凤翔二县(宝应元年省凤翔县入天兴县。金大定改天兴县为凤翔县。即今凤翔县)。属京畿道,后罢西京称号。辖境相当今陕西宝鸡市及凤翔、岐山、太白、麟游、扶风、眉县等县地。为当时都城长安西边重镇。唐末李茂贞据此称岐王,宦官韩全诲曾劫昭宗至此。北宋属秦凤路。金为凤翔路治。元初升为路。至元九年(1272)复为府。属陕西行省。清辖境扩大,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北,麟游、扶风、眉县等县以西地区。1913年废。
唐至德二载(757)升凤翔郡置,号西京。治天兴、凤翔二县(宝应元年省凤翔县入天兴县。金大定改天兴县为凤翔县。即今凤翔县)。属京畿道,后罢西京称号。辖境相当今陕西宝鸡市及凤翔、岐山、太白、麟游、扶风、眉县等县地。为当时都城长安西边重镇。唐末李茂贞据此称岐王,宦官韩全诲曾劫昭宗至此。北宋属秦凤路。金为凤翔路治。元初升为路。至元九年(1272)复为府。属陕西行省。清辖境扩大,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北,麟游、扶风、眉县等县以西地区。1913年废。
清代四川井盐业之经纪人。见“经纪”。
1574—1633原名哲布尊达拉那达贡嘎宁布。第一个坐床蒙古的西藏活佛。传说为第十五先世(一作十四先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出生于西藏,始学于觉囊寺,为哇朗谷州呼毕勒罕(活佛)。著《驾架耳曲伊窟经》。
又名泃河。源出今河北兴隆县南,南流经天津市蓟县北界,又西南经北京市平谷县南,折东南经河北三河市东北,东南入天津市宝坻县东北,流入蓟运河。《古本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十六年(前354):“齐师及燕师战于泃水
书名。清庄仲方辑。十六卷。计收赋一卷,诗二卷,各体长短文十三卷,另附采取书目及作者考。庄氏自称编选原则是“汰其粗率,取其雅训”,故名《金文雅》。
在今江苏南京市清凉山故石头城西南。《资治通鉴》:南朝齐永元元年(499)十二月,“(陈)显达以数千人登落星冈,新亭诸军闻之,奔还,宫城大骇。”胡三省注:“石头城西有横垅,谓之落星冈。”又称落星山。《资
①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浮阳县置。治今河北沧县东南东关。属渤海郡。唐至金为沧州治。元移治长芦镇,即今沧州市。明洪武元年(1368)废入沧州。 ②唐武德四年(621)置。治今河南中牟县西。贞观元年(
寻亦作(《左传》哀公元年)。夏代都城之一。在今河南巩义市境。《史记·夏本纪》张守节正义引《汲冢古文》:“太康居斟寻,羿亦居之,桀又居之”,即此。《汉书·地理志》北海郡平寿县注引应劭曰,
中医名词。(1)六腑之一。中医脏腑学说的组成部分。自东汉医书《难经》起,认为三焦有名而无形,为“原气”之通路等。而《内经》说三焦是“藏府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藏,一腔之大府也”。《难经》:“三焦者,水
春秋卫曹邑,秦置县。治今河南滑县旧滑县城东。东汉建安五年(200),关羽斩袁绍将颜良,解白马之围,即此。秦、汉属东郡,东汉末为东郡治。北魏移治滑台城,即今滑县旧滑县城。此后至隋,历为兖州、东郡治。隋以
南宋朱熹理学与陆九渊心学的同异。朱、陆同以孔孟儒家学说为正宗,同以封建纲常名教为“天理”,同以“存天理、去人欲”为指归。但两派对理学的主要概念或范畴之理解不尽相同。朱熹认为“万物一理”,客观的“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