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八正道

八正道

梵文Aryastangikamarga 的意译。亦译八品道、八圣道。佛教名词。指实现佛教理想所应遵循的八种途径或方法。具体内容是:正见,对佛教“真理”四谛的正确见解;正思维(或正志),对四谛等教义的正确思维;正语,讲符合佛教教理的正确语言;正业,住于清净之身业;正命,符合佛教戒律规定的正当生活;正精进(或正方便),勤修佛教涅槃之道法;正念,明记佛教四谛之理;正定(或正三昧),修习佛教禅定,心专注于一境,以求得观察四谛之理。见于《增一阿含经·四谛品》等。

猜你喜欢

  • 寺工

    官名。战国秦置。主造兵械等器物。《三年相邦吕不韦戈铭》:“三年相邦吕不韦造,寺工诏,丞义,工写。”

  • 学蔀通辨

    书名。明陈建撰。十二卷。该书写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至二十七年,分前、后、续、终四编,以“儒、佛混淆,朱、陆莫辨”为学术之最大蔽障,反对王守仁“朱子晚年定论”说,力攻陆王心学,认为朱学不可妄议。虽

  • 张宝

    ①(?—184)东汉末巨鹿(治今河北平乡西南)人。张角之弟。灵帝中平元年(184)与角发动黄巾起义,号“地公将军”。同年十一月,率军在下曲阳(今河北晋州西)抗击左中郎将皇甫嵩所部官军,战败牺牲。②十六

  • 晋太康三年地记

    书名。又名《晋太康三年地志》、《地志》、《地记》、《晋太康地记》。作者不详。五卷(一说十卷)。书成于西晋太康三年(282)。记载晋初十九州及郡、县建置沿革、地名取义、山水、物产、风俗,兼及历史事件、名

  • 乌丸

    即“乌桓”。

  • 磨车

    一种粮食加工机械。最早记载见陆翙《邺中记》:后赵石虎“又有磨车,置石磨于车上,行十里辄磨麦一斛。”系利用车行之力通过连动装置带动磨工作。后失传。

  • 多正

    周代执政大臣合称。 《作册䰧卣铭》:“公大史咸见服于辟王,辨于多正。”

  • 艋舺

    在今台湾台北市西龙山、双园一带,地滨淡水河。为早期先民系船处,俗呼独木舟为艋舺,因以为名。清嘉庆末至同治年间,为台湾对大陆贸易的重要港口。道光时最繁荣,有“一府(台南),二鹿(鹿港),三艋”之称。同治

  • 弩滩

    地名。在今广西桂平市西北。当大藤峡口,水势如发弩,因名。明嘉靖五年(1526),藤峡江北瑶酋侯胜海居弩滩起事,指挥潘翰臣诱杀之,即此。

  • 丝的计量单位。唐制,五两为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