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翟
古族名。即代戎。北戎的一支。春秋时,北戎一度强大,活动于晋国北面和东面;被晋击灭后,其余部移居晋北代地,称北戎。后赵襄子借宴请代王之机,将代王及其从臣全部杀死,然后出兵灭代。
古族名。即代戎。北戎的一支。春秋时,北戎一度强大,活动于晋国北面和东面;被晋击灭后,其余部移居晋北代地,称北戎。后赵襄子借宴请代王之机,将代王及其从臣全部杀死,然后出兵灭代。
秦置。治今陕西彬县。属内史。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属右扶风。东汉建武八年(32),光武帝攻隗嚣途经于此。兴平元年(194)后为新平郡治。后秦姚苌时废。
在今广西博白县西南。《新唐书·地理志》:“唐咸通中,安南都护高骈募人平其险石,以通舟楫”,即此。
①今指河南洛阳北邙山。《左传》昭公二十二年,“玉田北山”。杜预注:“北山,洛北芒也。”②指关中平原北面诸山。《史记·河渠书》:郑国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③指今新疆天山。《汉书·西域传》:“自车师
①唐宋以来对今江苏仪征市、扬州市一带长江的别称。因扬子津及扬子县而得名。《太平寰宇记》丹徒县:“金山泽心寺,在城东南扬子江。”明清时坊间刊印的路程备览之类书籍、地图有写作“洋子江”的。近代外国人通称长
亦名叙州等处宣抚司。元至元十三年(1276)于叙州(今四川宜宾)置,辖叙州、马湖二路。叙州路领宜宾、庆符、南溪、宣化四县及高、富顺二州;马湖路领长宁军及戎州。所属还有上罗计长官司、下罗计长官司、四十六
①东魏武定七年(549)改青、冀二州置。治龙沮城(今灌云县西北龙且)。北齐移治朐县(北周改名朐山县,今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隋大业初改为东海郡。唐武德四年(621)复名海州。辖境相当今江苏连云港、赣榆
南宋初以军兴为名创设的重税。由各州县搜刮多种杂税拼凑成数,以供版曹(户部)财计,其中两浙路税额最重。
浚一作逡。县名。(1)西汉置。治今安徽肥东县东。两汉属九江郡。三国时废。西晋太康初复置,作“逡遒”,属淮南郡。东晋咸和初废。(2)东晋咸和初在江南侨置,后分芜湖县为境,治今安徽宣州市北。东晋、南朝属淮
西夏毅宗年号(1050—1052)。凡三年。
相传为夏禹都城。即今河南禹州市。《史记·周本纪》裴骃集解引徐广曰:“夏居河南,初在阳城,后居阳翟。”春秋时为郑栎邑,战国属韩,又称阳翟。《史记·韩世家》:景侯九年(前400),“郑围我阳翟”,即此。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