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削
官场用语。又称奏削。宋代州以上官府和高、中级官员每年荐举选人改京朝官或任一定差遣的定额。参见“削”。
官场用语。又称奏削。宋代州以上官府和高、中级官员每年荐举选人改京朝官或任一定差遣的定额。参见“削”。
书名。唐韩愈、沈传师等撰。五卷。元和八年(813),宰相李吉甫因前史官韦处厚所撰《先帝实录》三卷记事不详,命愈等重修。愈确立“忠良奸佞,莫不备书,苟关于时,无所不录”的义例,削去常事,著其系于政者。逾
国名。后唐天成三年(928),剑川节度杨干贞灭大长和国,拥立赵善政为骠信(国王),国号大天兴,又名兴源国。次年,废赵善政自立,改国号为大义宁。
亦作图鲁拜琥、图鲁博罗特。明代蒙古达延汗长子,卜赤汗父。
旧时京族乡村长者或头人的称谓。其职责为监督执行村约,处理村内纠纷,主持“唱哈”祭祀仪式,筹办公益事宜。由群众选举办事公道,有威信的长者担任。
建筑构件。宋《营造法式》称之为槫。位于梁架与梁架之间,或柱头斗栱与柱头斗栱之间。断面圆形。系大式建筑中的称谓,小式建筑中称檩。另一意为浮桥。通“航”。《水经注·谷水》:“对阊阖门南,直洛水浮桁。”《世
北宋开宝七年(974)置,治今广西南丹县。属宜州羁縻。元属庆远南丹安抚司,明属庆元府,辖境相当今南丹、天峨等县地。1924年废,改置南丹县。
战国时秦国进行的政治、经济改革。秦孝公即位后,痛感国势积弱,诸侯卑秦,乃发愤图强,广求贤才。秦孝公六年(前356,一说在三年),任用商鞅,主持变法,主要内容为:编造户籍,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实
1623—1688比利时人,字勋卿,一字敦伯。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清顺治十六年(1659)来华,赴西安传教。次年因汤若望荐,奉召至京供职钦天监。康熙三年(1664)坐汤若望案下狱。七年,参杨光先所订历
即“清太祖”。
书名。清宋起凤撰。四卷。始著于康熙十一年(1672)秋初,成书于次年秋末。记载明至清初朝野遗事百五十条。卷四专记明末北京宫殿建筑、园林胜迹,以及风俗掌故等,可补《明史》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