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下寺楚墓

下寺楚墓

春秋中晚期楚国墓地。1978—1979年发现于河南淅川东南的下寺,发掘竖穴土坑墓二十五座,其中大墓九、小墓十六,并有车马坑五个。墓群由南向北分为五组,每组有一大墓为主墓,距墓西约10米是附属的车马坑。随葬品主要出土于大墓,内有青铜器、玉饰、玛瑙、料珠、石、骨、贝等七千多件。青铜器有礼器、乐器、兵器和生产工具八百余件。部分器物上有铭文,最长的有一百零五字。墓群中二号墓最大,长9.2米,随葬品达五千余件,其中青铜器一百五十余件,有成套的鼎、钟、镈、磬等礼乐器。鼎的铭文中有“王子午”、“令尹子庚”、“倗”等人名。子庚是楚康王时的令尹,死于公元前552年。“倗”,有学者认为是继子庚为令尹的薳子冯,死于公元前548年。其青铜器采用浑铸、分铸、铆合、焊接等技术,其中一件铜禁和盏的部件还用失蜡法铸造。

淅川下寺出土之青铜俎

猜你喜欢

  • 纳兰性德

    1654—1685清满洲正黄旗人,纳喇氏,初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受学于徐乾学。康熙进士。官侍卫。喜读书,精鉴藏,善诗,尤工词,交游皆一时名士。曾集宋元以来诸儒说经之书,刻为《通

  • 龙门港

    在今广西钦州市南龙门。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安南范子仪等驾船突至龙门港口,因议设兵戍守,寻废。

  • 文思使

    官名。(1)五代后梁文思院使省称。(2)宋代武阶官。多不领本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属西班诸司使。咸平元年(998)定为同六品,元丰中改为正七品。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阶官名,改为武节大夫。(3)

  • 李轨

    ?—619隋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字处则。略知书,有智辩。世为本州豪族,以财富雄于边疆。炀帝时,补武威鹰扬府司马。大业十三年(617),金城校尉薛举起兵反隋,他与曹珍、安修仁等亦聚众起兵,自称河西

  • 苏汉臣

    南宋开封(今属河南)人。宣和时,为画院待诏。绍兴间复职。孝宗隆兴初授承信郎。善绘人物及佛道宗教画,用笔工整细劲,着色鲜润。尤擅绘儿童嬉戏之景和货郎担,存世作品有《货郎》、《秋庭婴戏》等图。

  • 明纪编遗

    书名。明末清初叶鉁撰。六卷。为补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而作,故称“编遗”。所辑漕运、钱法、官制、门户始末等篇,皆详而有征,叙述颇得要领。前有自序,说明著作宗旨。

  • 身丁钱

    即丁口钱、身丁钱绢米麦。始于五代时各割据政权,吴、吴越、闽、楚等国不论主户、客户,每岁都按身丁征收钱米。身丁钱(米)各国标准不一:吴越每岁每身(丁)三百六十文,闽每岁每丁七斗五升,楚征丁钱绢米麦。北宋

  • 乌德犍山

    即“於都斤山”。

  • 穷汉市

    明代贫苦市民贸易之集市。如北京城设在正阳桥,每于日偏西时开市。

  • 新政真诠

    书名。清末何启、胡礼垣撰。六编。汇集作者戊戌变法前后所作有关变法论说而成。凡《曾论书后》、《新政论议》、《新政始基》、《康说书后》、《新政安行》、《劝学篇书后》、《新政变通》七种,并冠以《前总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