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丁
南朝役制之一。时规定凡庶族之家服役,三丁取一,五丁取二,一丁不发。而官府聚敛无度,亦有二丁取一丁充役者。
南朝役制之一。时规定凡庶族之家服役,三丁取一,五丁取二,一丁不发。而官府聚敛无度,亦有二丁取一丁充役者。
明常州无锡(今属江苏)人,字惟中。洪武举人,授翰林应奉。改礼部主事,与尚书陶凯集汉、唐以来藩王事迹,编《昭鉴录》。洪武九年(1376)进尚书,与学士宋濂定诸王妃丧服之制。博闻强记,熟悉历代礼文沿革。后
唐怀州温县(今属河南)人,初名晏宰。武宁节度使王智兴子。元和时,为先锋将从父讨李师道,后隶神策军。甘露之变中立功,为光州刺史,累擢邠宁节度使。会昌三年(843),徙镇忠武,率兵出磁州讨昭义节度使刘稹,
书名。著者佚名。抄本。记清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由桂入湘攻道州起至克岳州(今岳阳)止的敌对双方情况。书中反映太平军纪律严明、清朝官吏畏葸无能、清军奸淫掳掠等情况。收入《太平天国资料丛编简辑》。
本指权量物体轻重的工具。魏晋以后,转用于品评人物之活动。后将评量选用人才之吏部尚书称为铨衡。
①即今四川射洪县东南涪江东岸支流洋溪河。《后汉书·臧宫传》:建武十一年(35)辅威将军臧宫将卒五万,从涪水上平曲,“公孙述将延岑盛兵于沈水”,宫大破之,斩首溺死者万余人,沈水为之浊流,即此。②(瀋水)
官名。(1)西汉置,隶光禄勋。为高级郎官,不入直宿卫,职掌顾问应对,参与议政,指陈得失,为皇帝近臣。秩比六百石。东汉更为显要,常选任耆儒名士、高级官吏,除议政外,亦或给事宫中近署。魏、晋及北魏仍置,作
书名。清洪亮吉著。二十卷。作者以西晋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于训诂、地理之学甚疏,又多望文生义,乃搜录古训,旁征曲引,“以前人以前之人正前人之失”,“欲存《春秋》、《左传》之古学”(《序》),故名。训
?—1000北宋人。真宗时在益州(治今四川成都)任神卫都虞候。咸平三年(1000)正月,部卒赵延顺疾钤辖符昭寿驭下苛刻,率众杀之,复逐知州牛冕,被拥为帅,建号“大蜀”,年号“化顺”,设官职,攻略汉州等
约620—700唐洛州洛阳(今属河南)人。与同乡人李虔纵、韦慈藏一起行医,并称当时三大名医。天授初为侍御医,善治疗风病。武则天令其集当时各地名医共撰《疗风气诸方》。另著有《随身备急方》三卷,现已佚。
1596—1662明福建晋江(今泉州)人,字太穉,号东厓。天启进士,选庶吉士。历官庶子,直日讲,历詹事兼掌翰林院。崇祯十五年(1638)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次年以事忤帝意,乞归。顺治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