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黄钺

黄钺

官制术语。指以黄金为装饰的斧,本为帝王征伐专用。《尚书·牧誓》: “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后成为皇帝出行时的仪仗。三国以后极少数重臣在出征时假授黄钺,为皇帝授予的最高恩赐。其拥有的权力大于使持节,可诛杀持节镇守一方的军事长官。《宋书·百官志上》: “做黄钺,则专戮节将,非人臣常器矣。”北魏、东魏时亦有在重臣死后,追赐假黄钺者。


官制用语。钺,大斧;黄钺,用黄金做装饰的大斧。原为帝王征伐专用,《尚书·周书·牧誓》:“王左仗黄钺,右秉白旄以麾。”后来用作皇帝出行的仪仗。三国时魏授予极少数的重臣,为皇帝的最高恩赐,其权大于“使持节”,可诛杀镇守一方的“使持节”军事长官。《宋书·百官志上》:“(魏文帝黄初)三年上军大将军曹真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钺,则总统外内诸军……江夏王义恭假黄钺,则专戮节将,非人臣常器矣。”其后,北魏、东魏重臣死后,也有追赐“假黄钺”的。

猜你喜欢

  • 比八百石

    汉朝官秩等级名,本级官吏月俸谷七十五石,《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武帝元狩五年初置谏大夫,秩比八百石。”

  • 辞曹属

    官名,汉置,为公府辞曹副长官,佐辞曹掾掌辞讼事。参看“辞曹”条。

  • 官舍

    1、衙门、官署。《汉书·何并传》:“(何并)性清廉,妻子不至官舍。”2、馆舍、官吏住宿处。《史记·陈豨传》:“豨常告归过赵,赵相周昌见豨宾客随之者千余乘,邯郸官舍皆满。”《晋书·陶侃传》:“侃备威仪,

  • 左大监

    官名。相传为黄帝所置,主司监察。《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官名,黄帝置,掌监方诸侯。《史记·五帝本纪》:“(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

  • 堆章京

    即“纛章京”。

  • 太子酒局

    官署名。北齐置,属太子家令寺食官署。长官为丞。

  • 递送科

    清朝兵部车驾清吏司所属之办事机构。额设经承一人。

  • 客省使

    官名。唐代宗时始置,主客省,接待四方奏计及外族使者。五代沿置。宋初用为横行武官阶,太祖乾德二年(964)定为视三品。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置为职事官,员二人,从五品,为客省长官,掌契丹、

  • 戈什哈

    满语,护卫之意。清朝高级官员之侍从武弁,简称“戈什”。总督、巡抚、将军、都统、提督、总兵等官皆得自行委派。清朝高级官员的侍从护卫称“戈什哈”,简称“戈什”。总督、巡抚、将军、都统、提督、总兵等都自选派

  • 上介

    官名。又称“行介”。春秋置。使官行人之副。《左传·哀公十五年》: “上介芋尹盖对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