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锦衣卫

锦衣卫

官署名。明朝上直卫亲军指挥使司之一。洪武十五年(1382)罢仪鸾司后置,秩从三品,所属有御椅等官七员,皆正六品。下设经历司,掌文书之事,又有镇抚司,掌本卫刑名,并兼管军匠。十七年,改锦衣卫指挥使为正三品,设官与诸卫同。二十年,罢锦衣卫狱。成祖即位后,复锦衣卫狱,又增设北镇抚司,专掌诒狱,而以旧镇抚司为南镇抚司,专理军匠。其职掌则由仪卫转为侍卫、缉捕、刑狱等事。成化(1465—1487)中北镇抚司刻有专印,所掌诏狱渐独立于锦衣卫外,凡狱事不报锦衣卫官,卫官亦不得干预,遂与东厂、西厂等组成特务统治机构,人称“厂卫”。


官署名。明设此官署,洪武十五年置锦衣卫,所属有南北镇抚司十四所,所隶有将军、力士、校尉,掌直驾侍卫、巡察缉捕。

起初,锦衣卫原为皇宫禁卫军,掌车驾护卫。明太祖为加强统治,令其兼管刑狱。《明史·兵志一》:“太祖之设锦衣也,专司鹵簿。是时,方用重刑,有罪者往往下锦衣卫鞫实,本卫参刑狱自此始。”

成祖夺取皇位后,欲以威慑诸臣,命心腹为锦衣卫指挥使,专典亲军,兼管巡察缉捕,权力日重。所属南北镇抚司,南司理本卫刑名军匠,北司专治诏狱。

到后来,与东厂西厂并列,活动加强,为害更烈,成为有名的特务组织。

其长官原名都督,后改称指挥使。《明史·职官五·锦衣卫》:“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恒以勋戚都督领之,恩廕寄禄无常员……十七年改锦衣卫指挥使为正三品。”

猜你喜欢

  • 左藏署

    官署名。北齐太府寺置,有令、丞。隋朝沿置,有令二员、丞四员。唐朝太府寺置,令三员、丞五员、监事八员,掌钱帛、杂彩库藏。入藏,由太府卿、御史监阅,太府丞主帐簿; 出库,则勘验本寺符契而发。北宋初存其名而

  • 护乌桓长史

    官名,汉置,为护乌桓校尉属官,俸六百石,为事务长官。见《后汉书·百官志五》。

  • 少近官

    官名,秦置,为近侍小臣的泛称。《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曰:‘善’。乃行诛大臣及诸公子,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注:“《索隐》:少,小也。近,近侍之臣。三郎谓中郎、外郎、散郎。”

  • 月奉

    奉,通俸,又称俸禄,就是官吏的薪水、工资。古代官吏的级别用多少石谷表示,如二千石、六百石、三百石。但实际给的谷数比官级的石数少,而且多是给一半钱、一半谷或米。月奉,就是每月实得的谷数。《后汉书·百官五

  • 安抚大使

    官名。隋文帝仁寿四年(604),以杨素为河北道安抚大使,率兵讨汉王杨谅。唐高宗显庆四年(659),以左骁卫大将军苏定方为之,出师西域。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定制,诸路帅臣如系二品以上官即为安抚大使

  • 宝谟阁学士

    见“宝谟阁”。官名,宋宁宗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置。宝谟阁是藏书阁,内藏光宗御制。置学士、直学士、待制官。这些官都是贴官,即荣誉性的虚衔,无职守、无所掌,只供侍从顾问,但有这种虚衔,可享受超官阶优

  • 曲台

    太常寺之别称。

  • 监郡

    秦汉御史,外督州郡,称监郡。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唐薛能《暇日寓怀寄朝中亲友》:“监生白发方监郡,遥耻青衣懒上楼。”

  • 司储

    官署名。即户部仓部司,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改,肃宗至德二年(757)复名仓部。

  • 老扈氏

    少皞部落氏族首领的称号。《左传·昭公十七年》谓是九农正之一。蔡邕《独断》说:“老扈氏农正,趣民收麦。”为附会之说。参见“少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