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银青光禄大夫

银青光禄大夫

官名。东晋置,即原“光禄大夫”。《通典》卷三四《光禄大夫》:“魏晋以来无员,其左、右光禄大夫、光禄大夫皆银章青绶,其重者诏加金章紫绶,则谓之金紫光禄大夫。其重者既有金紫之号,故谓本光禄为银青光禄大夫。”北周置,分设左、右。隋初为正三品散官,炀帝改从三品。唐因之。北宋前期为从三品文散官。神宗元丰三年(1080)废文散官,遂为新寄禄官,取代旧寄禄官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升为从二品。哲宗元祐三年(1088),分左右两阶。徽宗大观二年(1108),以左银青光禄大夫为银青光禄大夫,右银青光禄大夫为光禄大夫。参见“光禄大夫”。


官名。秦代光禄勋属官有中大夫,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大夫,银章青绶,掌议论,属光禄勋。魏晋以后,左右光禄大夫、光禄大夫皆银印青绶,其重者诏加金印紫绶,原光禄大夫为银青光禄大夫。北魏、北周皆有银青光禄大夫。见《通典·职官十六·光禄大夫以下》。唐宋银青光禄大夫为从三品文散官,金为正二品下,元为正一品。见《新唐书·百官一·吏部》、《宋史·职官九·文散官》、《金史·百官一·文官九品》、《元史·百官七·文散官》。

猜你喜欢

  • 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

    官名。五代始置,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司统兵官之一,位副都指挥使下。北宋初,因分置为马军司、步军司,其员常缺,后废。

  • 外钞

    见“科钞”。

  • 左右小武伯下大夫

    官名。北周置,正四命,员额左右各二人,为左右武伯中大夫的副职。任此职者见《隋书·元晖传》:“寻迁武伯下大夫,俄拜宾部下大夫。保定初,大冡宰宇文护引为长史。”参见“左右武伯中大夫”。

  • 屯卫候

    官名,西汉置,属卫尉,掌领屯兵守护宫门。《汉书·百官公卿表》:“又诸屯卫候、司马二十二官皆属焉。”

  • 行台郎中

    官名。北魏置。东魏、西魏、北齐、唐朝沿置。亦称“行台郎”。为行台诸曹郎中的泛称,各曹皆冠以曹名。有时以称不理具体曹务的官员,如卢光在西魏时任之,专掌书记而不理具体曹务。唐初,定为从五品上,高祖武德九年

  • 大汉将军

    卫士名。明朝锦衣卫所属有大汉将军一千五百名,选取身材高大的作为殿廷卫士,以资壮观。虽名为“将军”,实际并不是“官”。还有“红盔将军”、“明甲将军”等,也不是官。殿廷卫士名。明制,锦衣卫所属有大汉将军一

  • 国论右勃极烈

    见“国论左勃极烈”。

  • 中藏帅

    宫官名。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五品。

  • 宣忠斡罗思扈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元朝侍卫亲军指挥机构。秩正三品。文宗至顺二年(1331)四月,由宣忠扈卫亲军都万户府改立。掌斡罗思军士。简称宣忠扈卫、斡罗思卫。置营于大都北,衙司在大都丽正门内。置都指挥使、副使等职。

  • 判都理欠司事

    官名。北宋前期置,员一人,以朝官充任,总领三司都理欠司之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随三司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