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道尹

道尹

官名。民国三年袁世凯统治时期设置,隶属巡按使(后称省长),为一道的行政长官。袁世凯把一省分为数道,其长官称道尹(原先称观察使),管理本道所辖各县的行政事务。不久即废。


官名。北洋政府于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五月二十三日公布《道官制》,道的行政长官由观察使改称道尹,其职权为:颁行道的单行规程,监督所辖官吏,节制调遣道区内的巡防队、警备队等;受省行政长官的委任,并得监督道区内的财政、司法行政及其他特殊官署的行政;此外并得定期出巡,一般于每年三月和九月出巡两次,辖县较多的可以减为一次。道尹有事故时,得以同城的或邻近的县知事护理。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六月四日,内务部依据“宪法”(即贿选宪法)的规定,令各省于七月一日起裁撤道尹。

猜你喜欢

  • 州门亭长

    州门下吏名。汉代司隶校尉和部刺史所属均有门亭长,职主守门纠仪。晋代州刺史所属亦有门亭长,见《晋书·职官志》。南朝以下未见记载。参见“郡门亭长”。

  • 王国太仓长

    官名。西汉置,主管王国谷物仓储之事。《史记·仓公列传》记齐国设有此官:“太仓公者,齐太仓长,临菑人也,姓淳于氏,名意”。

  • 诸冶东道令

    官名。北齐置。参见“诸冶东道署”。

  • 典翼厨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属翼王府,员额二人,官阶为职同总制。参见“典厨”。

  • 丰德库使

    官名。唐末所置内诸司使之一,主丰德库务。五代后梁沿置。官名。唐置,《唐会要》卷七十九所引天祐元年(公元904年)四月敕中有丰德库使之名,可能丰德库为内廷库藏之一,设使以管理之。五代后梁沿置,见《五代会

  • 管理

    ① 宦官名。明朝内府二十四衙门各监、司、局及内府各供用库多有设置,无定员。②清朝吏部铨选制度。指特派高级官员管低级衙门事宜,以示重视,如六部、理藩院以大学士管理部务、院务等。

  • 农商部

    官署名。民国置,直属大总统,掌管农林、水产、牧畜、工商、矿冶等事。置总长、次长各一人,所属有总务厅及矿政、农林、工商、渔牧四司。国民政府成立后,分设为农矿部和工商部,不久又合并为实业部。官署名。北洋政

  • 非次阙

    宋吏部窠阙名,宋制谓吏部四选差遣榜公布后五日,所剩无人申请登记的窠阙为非次阙。登记此种窠阙有恩例、资、考、举主等的限制。

  • 提刑按察使

    即“按察使”。官名。明置,为提刑按察使司长官,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纠官邪,戢奸暴,平狱讼,雪冤抑,以振扬风纪,而澄清其吏治。其官属有副使、佥事、经历、知事、照磨、检校、司狱等。清沿明制,也置此官,称“

  • 左雄武府

    官署名。隋炀帝大业三年 (607)置,隶左、右备身府,与右雄武卫府各置雄武郎将,领皇帝亲近禁军骁果,以武勇郎将为副贰,有司兵、司骑二局,并置参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