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辟田入仕

辟田入仕

在和平条件下使民以粮谷捐官的制度。秦在战国时即已实行此制,其用意在于劝农。《商君书·靳令》说:“民有余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官爵必以其力,则农不怠。”不过实际上纳粟拜爵在整个秦代,见于文献记载的仅有一例,即《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四年(公元前243年)……十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百姓内(纳)粟千石,拜爵一级。”

猜你喜欢

  • 执宪不挠科

    科举制科之一。隋代设置,属于吏治类科目。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诏举。参见“制科”。

  • 赞仪

    官名。金代太子属官有赞仪,掌赞礼仪。见《金史·百官三·詹事院》。

  • 城门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地官府司门下大夫城门中士佐官,员一人,正一命。

  • 修闾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有修闾氏下士二人,掌国中闾门道路的禁戒。北周依《周礼》之制置修闾中士,正二命;修闾下士,正一命。属秋官府布宪中大夫。

  • 皮毛监丞

    官名。隋朝陇右牧皮毛监属官,视从九品。

  • 东南路都统司

    官署名。金朝地方军事机构。统领本路军兵。设都统、副都统领本司事。太宗天会十年(1132)由南京路平州军帅司改置,治辽阳府。

  • 别将

    官名。秦、汉泛指率领部分兵力与主力分道而进的次要将领。北魏中叶以后,出兵之制,军之统帅为都督,与主力分道而行为之辅翼的将领,初称别道都将,后遂沿用此称,逐渐成为一级统兵武官名称,或冠以拟戍地名,如三关

  • 协军校

    军阶名。清末新陆军次等官阶之一。光绪三十年(1904)定新陆军官员等级,分三等九级,始置。为次等第三级,任司书生、司号长等,秩视把总,阶正七品。宣统元年(1909)修订,军官冠以某队(步队、马队)、军

  • 小吏部

    即“小吏部下大夫”的省称。

  • 吏部都

    “吏部都令史”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