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贵人

贵人

①公卿大夫、达官显贵泛称。《吕氏春秋·重已》:“世之人主贵人。”高诱注:“贵人,谓公卿大夫也。”②后宫名号。始于东汉,位仅次皇后,金印紫绶,奉粟数十斛。晋武帝时为三夫人之一,低于夫人,位视三公。十六国成汉、后赵、后燕皆设。后赵员一人,位视列侯。南朝宋孝武帝孝建三年(456)重定三夫人,以贵人位比三司。宋明帝泰始三年(467)省。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复置。梁沿置。北魏初无,至太武帝增置。隋朝时为内官之一,文帝仁寿二年(602)置三员,掌宫闱事务,炀帝时罢。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复置,位才人下。清康熙(1662—1722)后,定后宫名位,列嫔之下,常在之上。无定额。


1、皇帝的妾,东汉置,地位仅次于皇后。正嫡称皇后,其次是贵人。《后汉书·皇后纪》:“及光武中兴,斫雕为朴,六宫称号,唯皇后,贵人。贵人金印紫绶,俸不过粟数十斛。又置美人、宫女、采女三等,并无爵秩,岁时赏赐充给而已。”其后,晋置,为三夫人之一,晋以后时置时省,隋文帝曾置三贵人,到清朝,虽置贵人,但位在嫔妃之下。

2、对高官显位的泛称。《汉书·灌夫传》:“将军,贵人也。”

猜你喜欢

  • 宗令

    官名。清朝宗人府之长官。掌皇族属籍,编纂玉牒,并负责宗室、觉罗子弟的教诫、议处、议叙等事。顺治九年(1652)设,一人,以亲王、郡王充任。官名。清置,为宗人府长官,掌皇族属籍,按时修辑玉牒,奠昭穆,序

  • 提举玉清宫

    宋朝宫观官名。徽宗政和七年(1117),令天下州军皆建玉清宫,无道观处则以僧寺改建。重和元年(1118),诸路各置提举,以漕臣充任,选通判为同提举。钦宗靖康元年(1126)罢。

  • 银艾

    银印青绶的别称,汉朝指秩比二千石以上的官吏。艾:艾草,用其染青色,故用艾代指青色的印带。《后汉书·张奂传》:“吾前后仕进,十要(腰)银艾。”注:“银印绿绶(即青绶)也,以艾草染之,故曰艾也。”参看“银

  • 辨铜令

    官名。也写作“辩铜令”,辩通辨。汉设此官,属水衡都尉,负责鉴别铜质好坏,为铸钱用。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水衡都尉》。

  • 太监、阉人。《后汉书·黄琼传·上疏》:“诸梁秉权,俗宦充朝。”

  • 中华民国参加芝加哥博览会筹备委员会

    实业部直属机构。国民党政府为参加芝加哥博览会特设,依照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五月二十一日公布的《中华民国参加芝加哥博览会筹备委员会章程》规定,设委员长一人,由实业部部长兼任,综理本会一切事务;

  • 朝鲜通事

    官名。清朝会同四译馆之属官。掌译朝鲜语之事。初置六人,后增至八人,六品二人,七品二人,八品四人。或于内务府佐领下选习者充补,或于凤凰城无品级通事内调补,皆为满员。

  • 正监理官

    官名。清末度支部派驻各省清理财政局官员。宣统元年(1909)各省设清理财政局,始置。每省一人,三、四品不等,度支部遴员奏派。共派二十人,任期二年。掌稽查督催该局一切应办事宜。

  • 昭武中郎将

    官名。三国蜀、吴置。蜀胡济以此职行中参军,吴孙奂以此职统兵,领江夏太守。见《三国志·李严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公文上尚书》、《宗室传》。官名,三国蜀、吴皆置,掌屯卫兵,也帅军征伐。《三国志·吴书·宗室

  • 大比

    选官制度。始见于周。定每三年一次。《周礼、地官、乡大夫》: “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宋、元、明、清诸朝沿用以称乡试,每三年一次,于子、卯、午、酉年八月在各省省城及京师举行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