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财政善后委员会

财政善后委员会

善后会议设置的专门委员会之一。善后会议宣称为了整理和公开全国财政,于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四月二十日议决《财政善后委员会条例》,二十四日由临时执政公布。九月间由临时执政召集会议。其应行议决的事项如下:一、岁入岁出的整理;二、筹备划分国家、地方税和划分国家、地方的支出;三、筹备增加关税;四、筹备裁厘的抵补办法;五、整理内外债,并宣布历年所欠的内外债确数及其用途;六、筹划裁兵经费;七、议定预算、概算标准及审计实施;八、其他关于财政重要事项。委员由下列人员组成:一、财政总长、交通总长、审计院长、税务督办、烟酒事务署督办、盐务署长;二、各省区军民长官;三、具有财政学识、经验,由临时执政委派十至十六人。一、二两项委员若不能出席,得派全权代表一人参加。委员长一人、副委员长二人,均由临时执政于委员中委派。会内置事务处,处长由临时执政委派,掌办文书、议事、速记、会计、庶务等事。财政善后委员会的各项方案,得由临时执政提出,或由委员长指定委员起草,限期提出。地方军政长官对于本省区的财政善后,得分别提出方案。关于各省区事项,必要时得由委员长指定委员提出报告,或派员调查。议事分大会和协议会两种,均由委员长任主席。大会定期举行;协议会由委员长会同有关各省区委员协议特定事项,得报告大会,可不经讨论即行议决。议决事项,呈报临时执政核定施行。参见“善后会议”。

猜你喜欢

  • 司元太常伯

    官名。即户部尚书,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户部尚书。官名。唐高宗显庆元年改户部为度支,龙朔二年改度支尚书为司元太常伯。咸亨元年复为户部尚书。见《通典·职官五·户部尚书》。

  • 蛮隶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役校人养马。在王宫者,并掌兵守护王宫。《周礼·秋官》: “蛮隶,百有二十人”,“掌役校人养马,其在王宫者,执其国之兵,以守王宫,在野外,则守历禁”。

  • 督军御史

    官名。即侍御史之临时奉命督军者。《晋书·职官》: “东汉光武建武初,征伐四方,始权置督军御史,事竟罢。”东汉末及三国魏、吴,以兵事日多,亦或置之。官名,东汉光武始置,即侍御史奉命临时督军者,掌监察军队

  • 校郎

    官名。麴氏高昌国置。位在侍郎之下,分曹理事,有“中兵校郎”、“门下校郎”等。详见各条。官名,汉末曹操始置,三国魏、吴皆置,后世也有沿置,掌监督刺探军政大臣,为帝王耳目。“校郎”又名“校事”,详“校事”

  • 绥南中郎将

    官名。东汉末置。士燮为之,董督交州七郡, 领交阯太守。三国蜀亦置, 加授庲降都督张翼,镇南中。官名,东汉末年置。《三国志·吴书·士燮传》:“(汉)赐燮玺书曰:交州绝域,南带江海,上恩不宣……今以燮为绥

  • 太子右司御副率

    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太子右宗卫副率置,太子右司御率府次官,员二人,从四品上。中宗神龙元年(705)又改为右宗卫副率,睿宗景云二年(711)复名右司御副率。北宋前期为四品寄禄官,官存而无职司

  • 材官司马

    官名。三国魏置,属少府,佐材官校尉主天下材木之事。东晋时材官校尉改为材官将军,仍隶之。有营兵,与二卫、骁骑等营皆隶中领军 (领军将军)。南朝沿置。梁位流外三品蕴位。官名,三国魏置,为少府属官,佐材官校

  • 造舰大监

    海军同等官。北洋政府设置,其军阶为上校,掌理海军造舰事务。

  • 司会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置,北周沿置。天官府司会司次官,正三命。协助管理财政事务。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废。

  • 典客馆丞

    官名。南朝梁、陈置,为典客馆令副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