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议曹掾

议曹掾

官名,汉置,为郡守属官,无固定职事,参与谋议。《后汉书·孔奋传》:“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议曹也作谋曹,多以境内名士担任。其后,各朝郡府多置。也有称议曹掾为议曹祭酒的。

猜你喜欢

  • 黄堂

    清朝知府别称。黄堂乃古时太守之厅堂,以知府之地位略同于太守,故名。

  • 中射

    参见“中射士”。官名。战国时楚国设置,见“中谢”。

  • 司吏

    吏名。春秋时即有是称。《墨子·迎敌祠》:“五步有五长,十步有十长,百步有百长,旁有大率,中有大将,皆有司吏卒长。”金、元时亦置。掌路总管府至司县等衙门文书案牍和衙门事务。金朝分女真司吏与汉人司吏。汉人

  • 视学官

    官名。简称“视学”。清末巡视各地学务之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属学部者十二人,正五品,专任巡视京外学务。属地方者,每省六人,正六品,承提学使之命令,巡视各府、厅、州、县学务;每县设一人,兼充学

  • 议曹从事中郎

    官名,东汉末年刘备置,掌参谋议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表于汉帝曰……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

  • 支差房

    官署名。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置,属枢密院,掌行调发军,迁补殿侍、选亲事官等事务。宋枢密院属吏办事诸房之一。掌办军队调发,湖北路边防及京东、京西、江准、广南东路吏卒,迁补殿侍,选亲事

  • 课殿最

    以最与殿二等考核官吏的办法。秦代始将官吏的考核列为课,考课时间定在每年正月,考课等第分最与殿两等(亦即上下两等),获最者给予奖励擢升,获殿者给以笞罚。在考课的业务标准方面,则按不同部门分别规定:对农村

  • 土兵

    (1)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隶属于各地巡检司,与县尉司的弓手共同维持地方治安。(2)金代诸路军之一。司警捕之事。

  • 财政部长

    官名。中华民国置,为财政部长官,总理全国财政事务。

  • 银章青绶

    官制用语。即以银铸成印章,在印柄系青色的绶带,其印文作“某官之章”,标志一定官阶,规格在金印紫绶下。汉朝亦称银印青绶,规定吏秩二千石以上服用。西晋后将印文作“某官之章”者称银章,一般不再与银印混称,晋